2021年12月4日,由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bwin必赢中国官网、华东师范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思想与文化》编辑部协办的“哲学之道”第十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厦门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如期举行。
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近30所高校的研究生论文共116篇。经过专家评审,最终选出有16篇优秀论文和5篇特邀论文进入论坛宣读和专家点评环节。受疫情影响,本次论坛在厦门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两个分会场,兼腾讯会议线上进行。
论坛于上午9:00准时开始。开幕式环节由厦门大学杨松教授主持,bwin必赢中国官网系主任曹剑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系主任刘梁剑教授对两校合办博士生论坛的模式做了简要介绍,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在主旨讲演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的朱承教授以《<庄子·养生主>的自然超越意识》为题,就“如何实现养生全神、超越生命的有限性”问题,从三个方面对《庄子·养生主》进行了诠释。其一,有涯与无涯,朱承老师认为人的生命有限,少数精英的追求在于立德、立言、立功,普通人的追求在于使自己的痕迹与意志长留于后世。然而人的追求却是无限的,希望超越自己肉体生命的有限性,在无限的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既代表者人的终极关怀,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们对突破生命有限性的一种本真追求;其二,有限之技和无限之道,朱承老师认为,庖丁解牛顺应了两种意义上的自然之道,即,通过旷日持久的重复,并遵从对象物的自然构造、顺应对象的自然之理,由此自有限之技进入无限之道;其三,率性顺天而悬解,根据独足右师、泽稚处艰、秦失吊老聃三个典故,朱承老师从人、禽、人伦三个方面分别阐明了“养生全神”的内涵——顺应自然天道,从精神上超越人生处世的有限性,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无限的天道中去,最终超越有限去体验无限,获得真正的“悬解”。在对谈与讨论环节,厦门大学谢晓东教授和线上线下的论坛参与者对朱承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和追问,朱承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本次博士生论坛的论文宣读和现场点评环节采取分会场制,同时设有A、B、C三个分会场,分别于下午14:00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南光一号楼214与216教室以及哲学实验室举行。
A会场
A会场由厦门大学徐笑文主持,参会的六位同学就各自的论文作出了简要汇报。
(1)《认知哲学视角下人类增强技术的最大限度问题》 陈德升 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聚焦于认知哲学视角下的人类增强技术的最大限度问题,由于传统的还原论方法已不能判断人类增强技术,因此,本文从非还原论构成观第一人称视角理论对人类增强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时空意境下楚金文书法与<激楚>舞蹈审美比较研究》 韦思 南开大学
本文通过时空意境下的楚金文书法与《激楚》舞蹈的形式美、意象通约性、节奏相关性、情感表现的审美比较研究,韦思得出了结论:楚金文法的线条、结构、章法与《激楚》身体线形、动作衔接、舞台调度存在异质同构的审美特征。
(3)《真伪随机性与可能世界远近——普理查德彩票案例分析》 樊一锐 厦门大学
本文认为普理查德对彩票问题的回应在论证过程中存在一个被忽略了的重要事实,且缺乏对随机事件本质的区分与考察,因此本文就此为出发点提出或许高概率为真确实意味着高“安全度”,并就此加以论证。
(4)《科学不确定性问题的哲学论析—兼谈不确定性影响下的科学观抉择》 赵佳佳 厦门大学
本文对科学不确定性问题以及概念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并从哲学层面上进行科学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在提供具有启示性意义的哲学解释与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当前科学发展中科学观的抉择问题。
(5)《论“运气”对善好生活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谈起》 丁洪然 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在勾勒亚氏善好生活模型的基础上,说明运气对该模型中外在善、内在善两要素的影响。并且通过分析指出这些影响可以最终被消解掉。其次指出在现实伦理生活中,由于人的理性的不完善以及心理因素的复杂多变,“运气”(尤其是坏运气)所引起的脆弱感,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善好生活的脆弱性是无法最终被消解的,最后本文从善好生活所要求的丰富性角度指出脆弱感及脆弱性无需被消解,在理性与感性心理因素的共同交织下才有更完整的善好生活。
(6)《旧证据问题的修正反事实解决策略》 王译恒 厦门大学
本文主要关注静态旧证据问题,并分析试图解决静态旧证据问题的四种解决策略及其问题:非确定性策略、逻辑习得策略、偶然性策略、反事实策略。研究表明,前三种策略各有致命性的问题,而反事实策略是所有回答中最有希望解决旧证据问题的策略。本文最后根据对反事实策略质疑的回应,对此给出一种修正的反事实策略方案。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的何静老师和厦门大学的杨松老师对六位同学的论文作出了点评,在给予其一定的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B会场
B会场由厦门大学漆丹阳主持,参会的七位同学就各自的论文作出了简要汇报。
(1)《“人皆可以作圣”——论王船山<论语>诠释中圣人观的实行趋向》 吴国梁 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探讨了王船山《论语》诠释中圣人观的实行趋向,王船山心怀后世必有圣人出的信念,勉励学者唯有终身循序渐进地实行圣人之道,圣人人格才可在己身由理想化为现实,不实行圣人之道则只能在原地探寻成圣的方向,成圣永远都只是一种可能性;实行圣人之道则成圣的方向就在实行的过程中不断明晰,成圣的可能性亦逐渐现实化。
(2)《从道德理想视角论朱子圣人观》 白丹丹 厦门大学
圣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目标。朱子认为,圣人并不是高悬的想象,而是真实存有。他对圣人有多个层面的分析,但从道德理想的角度看,朱子将圣人作为自己所追求的价值信念的象征,在这个意义上的圣人是至善完满的。本文以道德理想为视角,探究朱子圣人观,主要从圣人的象征义、可实现性以及可实现的工夫路径等具体层面进行分析。
(3)《尊天抑或扬人:董仲舒“天人关系”再探》 王闻文 山东大学
本文认为董仲舒的天人之学,看似是尊天,其实是借此以抬高人的地位。首先,他从“天人同类”出发,解决了天人相异的问题,为其天人学的论证打下了基础;其次,他又通过“人副天数”说,从外在形体构造上阐释人与天的相通处,以此抬高人的地位;进而借助“天人感应”思想从反面论证,借尊天而高扬人的精神。
(4)《朱子经权观下的行为规范问题——兼论与赫斯特豪斯美德伦理学视域的比较》 张茹梦 厦门大学
本文根据朱子的经权观与赫斯特豪斯美德伦理学视域相比较指出了二者的异同。并根据二者都倾向于将行为评价置于对行为人评价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认为二者行为规范问题背后对德性问题的重视。
(5)《存在论差异还是存在论同一?——论海德格尔与罗姆巴赫对<老子·十一章>的解读》 蒋周伟 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认为虽然海德格尔以他的存在论来读入老子的确给我们今天让《道德经》走出“集置”或者近代西方的思维范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放力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欧洲思乡情结,而无加审视地以海解老。
(6)《浅析圭峰宗密的“一真法界”说》 张瑜 厦门大学
宗密继承澄观思想,以“一真法界”统摄诸法界,同时赋予“一真法界”以“心”的含义,指明“一真法界”即众生具足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由自心而生万法。宗密的法界缘起思想以“一真法界”为本源,“四法界”为法界之相。这一思想体系是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的终极发展形态。
(7)《于可道世界中葆有常道——船山衍<老>的行动者之维》 杨超逸 华东师范大学
在近年对船山早年著作《老子衍》的讨论中,学界做出了极富洞见的研究,同时也相应提出了深刻批评。本文将尝试削弱这些批评,为船山衍《老》的合理性提供辩护。通过在回应批评中疏解相关文本,本文试图论证:船山解《老》的问题意识在凸显为道者的行动之维。
华东师范大学的朱承老师、厦门大学的黄永锋老师对七位同学的论文作出了点评,给予其肯定,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C会场
c会场由厦门大学李治言主持,参会的七位同学就各自的论文作出了简要汇报。
(1)《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批判与国家共同体的建构》 荣新茹 华东师范大学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重塑现代生活的主导力量,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生活的固有方式,赋予现代生活以新的形态,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而化解挑战的因素内含于市民社会中,只有从市民社会过渡到到国家共同体,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才能缓解现代生活面临的危机。
(2)《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 曹康莉 中山大学
本文提出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阵营归属是目前哈贝马斯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为此论文将聚焦点放置在该问题之上,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从挖掘根本论证要素而非简单罗列相似观点着手开展研究,并据此最终认为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远马克思的伦理思想而近康德—罗尔斯式的道德学说。
(3)《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逻辑的当代审视》 付可桢 南京大学
本文指出虽然在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终结之后的当代西方左派理论谱系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生成了复杂多样的思想效应。但是,将其放置在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下进行全面考察,便能发现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这突出地表现为对马克思学说主体政治学式的过度诠释。因此,本文主张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意识形态批判,对其理论布展的逻辑进行系统清理和批判,全面评估其形成的多维理论效应,为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激进理论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框架。
(4)《行为功利主义何以兼容人格完整性》 朱坤伦 厦门大学
本文就“行为功利主义对人格完整性的侵犯”的批判寻求一种行为功利主义回应的方案,首先考察规则功利主义如何回应人格完整性批判,明确其在这个问题上相对于前者的优势即规则对最大化幸福的间接追求,其次考虑一种将这种间接性应用于行为功利主义的融合思路,指出行为功利主义也会容纳规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兼容人格完整性。
(5)《实然与应然的冲突:马克思批判普鲁士新闻检查制度的规范性维度》 张一 厦门大学
本文认为马克思对普鲁士新闻检查制度的批判,存在着一个从对应然的批判走向对实然的批判的过程。这种从应然的角度出发,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批判的理论立场和逻辑思路,实际上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条伏脉已久具有规范性色彩的暗线。这条规范性的线索最终引导马克思走向对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并促使其完成了对自身批判哲学的基本立场与逻辑理路的重构。
(6)《触摸神圣与自证成神:阿甘本与梅亚苏的弥赛亚之路》 苏丹 南京大学
本文对福柯生命政治和阿甘本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时刻处在潜在的赤裸之中。阿多诺认为,奥斯维辛之难一直潜在的威胁着现代人。在这个意义上,梅亚苏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现代理性的虚伪性。
(7)《理论模型与“真”的关系》 何纪澎 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1)展示当代分析认识论主流的智慧理论模型2)说明在此模型上,当前最为重要的理论争议之一在于是否设置关于“真”的条件3)建议研究者关注智慧概念求真背后的实用面向4)点明目前采纳或放弃要求“真”的理论方案其实基于一致的元认识论立场5)指出二阶层面的调整是解决两派各自的理论问题,以及调和二者之间矛盾的有效策略。此外,作者希望唤起这样一种思考:智慧作为一个特殊的认识论概念,其理论化工作或许需要特别的元认识论框架配套。
华东师范大学的郁峰老师、厦门大学的唐瑭老师对各位同学的论文作出了点评,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下午17:20,南强哲学“哲学之道”第十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在人文学院南光一号楼214举行了闭幕式,腾讯会议线上直播。bwin必赢中国官网副系主任唐瑭老师为各位获奖同学颁奖,并与华东师范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副系主任朱承老师分别做了大会总结。最后,本次学术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人:娄金凤、薛荣荣、江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