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世界哲学月”系列讲座暨南强哲学论坛第150期讲座报道

时间:2019年11月15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世界哲学月”系列讲座暨南强哲学论坛第150期讲座报道

2019年11月12日上午10:10-11:40,“世界哲学月”系列讲座活动之一暨南强哲学论坛第150期在人文学院南光一号楼320会议室举行,韩国首尔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现任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副院长——丁垣在教授带来了一场题为《李珥哲学和朝鲜儒学》的讲座。该讲座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谢晓东教授主持。

首先,丁教授提出,自高桥亨以来,学术界大体认为朝鲜儒学继承朱熹哲学,但丁教授认为,对朝鲜儒学的独立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李珥哲学只继承了朱子学的概念框架,发展出了在知觉说脉络下与众不同的“气学”。

其次,丁教授讲述了知觉说的基本含义。知觉说源自《乐记》《大学》和《系辞》等,经过宋代周敦颐、张载等人,直至以胡宏“性体心用”与致知、居敬和力行的修养论为轴心的湖湘学派。知觉就是对外部对象的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知觉说关注外部契机,并不认为道德实践的契机以先验性的方式存在于人的本性中,因此,为了使人的道德实践具有可行性,产生特定的反应在道德上是否正当的外界基准的引入得以被邀请,具体来说就是将社会中已经存在的规范体系——礼——原封不动的容纳进来。同时,人若是想以道德为基础来行动,需要控制自身欲求、具有追求礼的强烈意志。因此,知觉说理论家强调关注自身意识和培养意志的修养论。

进而,丁教授讲述了李珥的“理通气局论”的世界观以及“心即气”的心性论。与朱熹不同,李珥认为气因具有动作的能力,是理的主导,理只能局限在气中,成为从现象中脱离的具有超越性的概念。因此,李珥强调“分殊理”重于“理一”,认为气对理的局限是产生分殊理的原因,它切断了从“分殊理”到“理一”的质的飞跃的可能性。在心性论上,李珥认为从开始人的本性就是气质之性,人心只有接受刺激才会有反应,因此心是动态的“气”而非静态的“理”。李珥在此基础上反对朱熹的道心人心论,认为不管人心和道心,都是根源于理而通过气的运用而发,只是根据是为了实践道德律而发出还是为了满足人欲而发出而分为两者。

最后,丁教授指出,16世纪的朝鲜依据李珥的知觉说,否定了理一分殊、理先气后、性即理、心统性情和居敬穷理等朱熹哲学的核心命题,而是以气发理乘、理通气局、心是气和居敬·穷理·力行等理论作为核心确立了另一个体系。这是朝鲜儒学独特的发展。因此,与其将朝鲜看作“朱子学王国”的现存研究,还不如说朝鲜是心气学的王国。

讲座的后续是提问环节,丁老师悉心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参加此次讲座的师生纷纷表示受益颇丰,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人:卢士卿)

上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171期讲座通知 下一篇: 南强学术讲座(第993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