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南强哲学论坛第132期《我对宗教的研究及其方法》报道

时间:2019年04月20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南强哲学论坛第132期《我对宗教的研究及其方法》报道

2019年4月19日上午8:00--11:00,南强哲学论坛系列活动在人文学院南光一号楼320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我对宗教的研究及其方法”。

主讲人马西沙教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后任博士生指导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评审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1991-1992年任德国汉诺威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马西沙教授著作丰厚,在中国道教以及民间宗教研究领域,堪称泰斗级著名学者。其代表作主要有:《清代八卦教》、《民间宗教志》、《中国民间宗教简史》、《古代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及社会运动》、《中国道教史》(合著)、《中国民间宗教史》(合著)、《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民间宗教卷》(主编)、《中华珍本宝卷》第1-3辑30册(主编)。

此次讲座由bwin必赢中国官网黄永锋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志鸿副研究员,厦门大学各相关系所之教师、硕、博士生等参加了此次讲座。

开场,主持人黄永锋教授介绍了马西沙教授在宗教学术领域蜚声国际、享誉学界的贡献之后,马教授旋以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求学生涯论起,之后马教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在明清档案馆中阅读、整理与抄写出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尔后三十几年间,在十多省份之寺庙、图书馆、文博馆,还有在民间,访查、搜集研究资料,发现1500多种、5000多个版本的“宝卷”。

此次讲座,马教授以具体的研究案例,说明优秀学者必须具备的治学态度与方法,归结如下:

一、学术志向的宏大:不要害怕课题的艰难,也不要太过受到外在功名利禄的诱惑,要立志做第一流的学问,就能逐渐变化气质,建立自在自适的信心,在学术这条道路上持续前行。例如:《清代八卦教》、《中国道教史》、《中国民间宗教史》(与韩秉芳教授合着)等书的完成,《中国道教史》现由日本学者峰屋邦夫等译成日文出版、主编《中华珍本宝卷》三辑三十大册等,皆为学术志向之宏大建立的成果。马先生常常以冲天之志鼓励后学,提携他们朝此目标迈进。

二、学术地图的建立:要十分清楚掌握当前学术动态与已有的学术成果。若能立基于文献的坚实基础与严谨的逻辑思考之上,可对过往的权威说法提出因革损益的承变;但也须注意,许多名家学者在某些方面,已取得重要的成果与贡献,若不能有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等更上层楼的发挥,不宜作过多重复而意义不大的研究。例如:对于摩尼教的相关研究,马教授即是在许多前辈名家的基础之上,有不同思考面向与论证材料的突破。

三、学术研究的选题:期勉在于“创新而无可取代”的研究。“创新”的意义建立在无人研究却十分关键的问题之中,随着文献基础的坚实深耕,与学术眼光的培养建立,亦能获得“无可取代”的价值。例如:《清代八卦教》为民间宗教单一教派研究的开拓者,其“创新”之处自不待言,徐梵澄先生与王煜教授写的书评中亦可作为见证。

四、学术方法的应用:一则为眼光,另一则为史料,两者之间紧密相连,有独到的学术眼光,自然能在浩瀚的史料之中事半功倍,而经年累月、真积力久地深入于第一手史料的查找与收集,亦能培养出深入的学术识见,重点在于是否能够建立起应有的学术态度。例如:马教授对于明清档案与珍本宝卷,几十年来的坚持与研治,以新视角专注其中,即为最好的例证。

鉴于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承担《中华续道藏》重要工作,讲题结束之前,马西沙教授还专门就《中华续道藏》编修做了介绍,并谈了指导意见。

此后,同学们纷纷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例如: “中、日学者之道教研究风格比较”、“中、越民间宗教相关思想之研究比较”、“道教教派研究”、“宗教对于社会之影响”等,请教马教授,马教授以多年来的研究智慧与学术经验,给予切中肯綮的建议。最后讲座在亲切的合影中,圆满落幕。

江毓奇撰稿

上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133期《闽浙赣宝卷调查研究》报道 下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131期 《启蒙的悖论及其解决》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