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南强哲学论坛第124期《人认识自己的三条途径》报导

时间:2019年04月01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南强哲学论坛第124期《人认识自己的三条途径》报导

 

2019329日上午,南强哲学论坛系列活动在人文学院南光一号楼 320 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特邀湖北大学的戴茂堂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人认识自己的三条途径》讲座。该讲座由bwin必赢中国官网张会永老师主持,曹剑波老师参加了此次讲座。

此次讲座分别从认识自己的渊源、途径和潜在风险三个方面介绍了认识自己是哲学的最高使命和主题。中国《尚书》有言:“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德尔菲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希腊神话的斯芬克斯之谜,还有卢梭认为的人对自我的了解远比对自然的了解少的多,人类对自我的追问具有着神圣的高度,认识自己不仅是哲学的使命也具有现实的人文关怀。

认识自己有生理学、镜像、和外化三种途径。首先,生理学意义上看,我们的眼睛不能看到自己,看不到自己就会感到焦虑,人无法认识自己,就会缺乏继续生存的能力和可能性;其次,镜像意义上而言,我们只能看到颠倒的自己,从而开始反思,如同柏拉图的洞寓,在洞穴看到的只是影子,走出洞穴后,才可见自己。从镜子里,我们只能看到人形,看不到人性,所以,镜像中的自我认识是不彻底的,不根本的。 人性充满了不确定性,认人形易,认人性难。最后,那么如何认识人性,接近人性?我们可以通过人性所做的行为或事把人性显现,把自我外化。施莱尔 ·马赫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封闭内心世界走出来并无限向外扩展,使内心永不枯竭。罗伊斯认为我必须成为我之外的东西,通过我之外的东西,我才得以了解我自己。

我们有三种实现自我外化的可能性:外化于天、外化于地、外化于人。首先,外化于天的“天”在这里指的是“理念”“理想之光”象征着内心的崇高感。外化于天的人具有理想感、分寸感和敬畏之心,更具谦卑之心,充分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其次,外化于地,自我之心与万事万物是相互丰富对方的关系。人认识了万物,万物得以显现,不再遮蔽;不再遮蔽的万物又丰富了人的自我之心。外化于地的方式具体有三种:实践的方式占有和消费自然万物、理论研究万物的姿态和审美的方式看待万物,而审美的方式是最好也最理想的方式。

但是自我外化也会面临这风险。如果我们掌握不好外化于天就会成为一个概念的牺牲品,例如陷入迷信邪教、宗教迷狂而丧失自我。如果我们掌握不好外化于地,就会使自我累于物,或被物所累。如果过度使用任何东西,都会异化自己;如果过度占用万物,就会牺牲自己。如果掌握不好外化于人,尊重、认可他人,切不可丢失自己,如同外出的人要回家一样,外化后要回到自己,获得自己。

最后戴教授回答了在座的师生提出的以下问题;异化概念是否只有负面含义,如何理解外在表现和人性本质有时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思考天地人的三元结构。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上一篇: bwin必赢中国官网硕博学术沙龙(第九十六期)报导 下一篇: bwin必赢中国官网硕博沙龙(第九十六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