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道”第十九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公示
|
姓名 | 学校 | 题目 |
蒋阳杨 | 厦门大学 | 最初的意识来自哪里?——胡塞尔现象学的启示 |
李乔 | 厦门大学 | 范寿康在“科玄之争”中对心灵哲学心理标准的启示 |
李张欣 | 厦门大学 | 论技术对性别的解构与重构——以人造子宫技术为例 |
王雨萌 | 华东师范大学 | 对迪昂-蒯因问题及其贝叶斯解法的再考察 |
周栋 | 华东师范大学 | 《逻辑哲学论》中的伦理学 |
王宇笛 | 华东师范大学 | 科学文化视域下的钠元素命名及演化 |
蔡添阳 | 华东师范大学 | 巨人与巨兽——“利维坦”政治的双重面向 |
陈紫阳 | 华东师范大学 | 失时与补阙:朱子“持敬”的小学工夫 |
郭容 | 华东师范大学 | 道事相生:儒道交往哲学新诠 |
赖小龙 | 华东师范大学 | 存在与价值——老子天地观探赜 |
雷子乔 | 厦门大学 | “理本”还是“气本”?——以明代朱子学中余祐《性书》批判为中心 |
万思哲 | 华东师范大学 | 为人道主义正名——冯契的“理想”概念 |
王天易 | 华东师范大学 | 论小大之辩中的辩——重思鲲鹏的三次出场 |
王一儒 | 华东师范大学 | 称情而立文:荀子礼乐思想的生活面向——以《礼论》《乐论》为中心 |
李旭辉 | 华东师范大学 | 日常化、技术与资本——数字生命政治的三重向度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
石欣怡 | 华东师范大学 | 技术座驾、数字公地与非人行动者 ——对世界模型的三重哲学反思 |
王嘉仪 | 厦门大学 | 析科恩与马克思在分配正义问题上的交汇和分歧 |
王嘉语 | 华东师范大学 | 超越政治自由——马克思与阿玛蒂亚·森自由理论比较研究 |
吴宇昕 | 华东师范大学 | 约翰·霍洛威的资本主义裂缝斗争理论及其限度 |
詹梦皎 | 华东师范大学 |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日常生活的金融化重审 |
赵艺凡 | 华东师范大学 | 电子“我”能梦到现实吗?:数字痕迹嵌入数字永生想象的生命伦理批判 |
刘培怡 | 厦门大学 | 对儿童话语意义进行哲学解释是否可能?——论超越伽达默尔与德里达之争的儿童哲学 |
汪季宸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致而百虑”何以可能?——作为德性的“一致而百虑” |
张颖 | 厦门大学 | 理性是信念的认知规范吗?——基于新恶魔式论证的讨论 |
张哲敏 | 厦门大学 | 亚里士多德论冲动不自制——对“预先选择论”方案的改进 |
郑丰瑜 | 厦门大学 | 功利主义中不偏不倚的观察者何以更加完善?——基于无知之幕后的有限利他主义效用计算研究 |
潘世莲 | 华东师范大学 | 美德伦理学中的相对主义问题——对德性知识论方案的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