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平,陕西澄城人,1965年4月生,理学学士,哲学硕士,博士(吉林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教授,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bwin必赢中国官网主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量子力学哲学、科学诠释学和现象学,社会科学哲学等。
科研项目:
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诠释学的现象学科学哲学研究”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20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科学学院学科建设的启示”
2018年福建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研究”
出版的著作:
1、《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
2、《科学解释与社会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
3、《理解与科学解释——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解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5、《量子力学解释群的哲学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年。
6、《技术基础主义研究》(第二作者),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年。
7、《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第2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8、《科学基础方法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研究》(第2作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9、《知识产权法》(第2作者),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科技革命与就业》(第2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荣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1、《自然辩证法原理》(副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9月。
12、《科学技术哲学教程》(第二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学术研究工作:
重点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包括《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等:
(1)量子力学解释与物理学哲学基础问题
比较早期研究的是量子力学解释问题。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研究了“量子力学解释群”的概念和现象。1993年12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了题为“量子力学解释群的逻辑与哲学分析”的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94年第1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4年第2期“论文观点摘编”。以后相继发表了多篇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群”的论文,如《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述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年第2期),《德布罗意与玻姆:量子力学因果解释纲领比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2期)等等,并于1999年出版了这方面的著作《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
(2)科学解释与科学哲学基础问题研究
将哲学解释学(也被称为哲学诠释学)引入科学哲学,强调在科学解释与人文、社会科学解释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科学解释问题,回答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解释是如何可能的?已公开发表《论定律解释》(《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第2期)、《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科学解释研究的走向》(《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系统语义解释的逻辑与限度》(《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4期)、《西方科学解释理论的困境及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5期)、《解释的语义与科学解释研究的方法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2期)、《科学事实的解释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1期)、《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文本》(《复旦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等论文多篇,出版专著《理解与科学解释——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解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该专著2007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比较研究
基本观点是:社会、人的精神在本体论上不同于自然的特征,使社会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表现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征,但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应该具有基本的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在承认并坚持二者有差别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比较,探讨使社会科学成为科学的基础方法论及其认识论问题。2002年,《广义科学解释论——自然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社会科学解释比较研究》获中 国 博士后科学基金,先后发表论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律解释》(《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5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10期),《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四个层次》(《科学时报》 2002年 12月 22日 ),《科学哲学: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2期),《“广义科学划界”探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的历史性”与科学可能性问题的解释原则》(《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等,出版著作《科学基础方法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4)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研究
主要研究《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 2002年 12月 10日 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范式的确立》。此外还陆续发表了《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与哲学主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5期)、《马克思理解科学的理论视域与逻辑线索》(《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反伪科学的几个理论问题》(《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刘大椿主编《从辩护到审视: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等,2007年12月出版了专著《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技术规范问题研究
技术规范,既是一般规范论的研究内容,也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必要部分。它从规范发生的角度,理解和解释技术发生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回答技术是如何可能的。在这方面,发表了论文《技术规范的分类及其标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第6期)、《论技术规范的形成》(《厦门大学学报》2008第5期)、《技术规范的特征与含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第5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