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官网

南强哲学论坛第175期讲座报道|孙冠臣:《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克服》

时间:2020年07月02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2020629日上午10:00-12:00,南强哲学论坛第175期学术讲座在腾讯会议举行。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孙冠臣教授进行了题为《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克服》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bwin必赢中国官网曹剑波教授担任主持人。

 

首先,孙冠臣教授指出,理解“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克服”,首先要从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认识出发。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结构乃是“存在--逻辑学”(Onto-Theo-Logik)。在形而上学探究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和论证存在者整体的意义上,传统形而上学必须从上帝或神学视角加以解释。同时,存在学和神学面对逻各斯作出答辩,在一种本质意义上是遵循逻各斯的,因而也是逻各斯的逻辑学。在海德格尔看来,传统形而上学一直所思考的不过是什么是“存在者”,却不问“存在”本身(to be)是什么。所以,“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一部遗忘人之存在的历史。”这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所下的判词。

 

接着,孙冠臣教授具体阐述了“克服”的含义,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形而上学本身自发的运动

“克服”并非哲学家发起的对形而上学的“驱逐”或“清除”运动,毋宁说它是存在本身的自行发生。海德格尔说:“形而上学从存在本身来自行发生,并且形而上学之克服作为存在之消隐而自行发生”。

2)重新追问存在之本质

形而上学作为存在的历史,要克服的不是存在的历史,而是克服在存在历史中存在被遗忘的状态,以及存在被把握为在场状态、把握为现实性、把握表象甚至把握为价值的历史。

3)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

形而上学之克服既是形而上学走向完成的过程,也是对“思想的另一开端”的准备。“完成”一方面意味着形而上学发展至顶峰已经穷尽了它的所有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思想的另一开端”积聚了可能。海德格尔对我们的提示是,在哲学终结之际,我们要学会思想,学会发问,施行返回步伐。

 

无疑,克服、终结等词语容易招致误读,要理解海德格尔对它们的使用必须结合特定的语境。因此,接下来孙冠臣教授阐述了何谓“哲学终结之际”以及届时“思想的任务”。哲学“终结”的标志是技术的全球性统治,意味着西方形而上学所开启的问题领域已经在科学技术范畴中被穷尽了所有问题的可能。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存在,封闭了我们的发问方式,这种表象性思维是技术统摄的结果。因此,海德格尔认为,“在这个可思虑的时代里最可思虑的是我们尚未思想”。既然我们尚未思想,首先就要学会如何思想,他给出的答案是:a.等待(应合)b.学会聆听(存在的召唤)c.对物的泰然处之,对神秘的虚怀敞开。海德格尔强烈地批判传统形而上学中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二分的表象性思维。他开创性地提出了“非-形而上学之思”,本质上就是要放弃认识论路线——表象性思维。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克服呼应着对“思想的另一开端”的期待,即放弃形而上学那种表象性的思想和语言,但这在现实中势必难以实现,遭遇语言学、“将来者”与精英主义等多方面困境。

 

从传统形而上学的结构,到海德格尔非-形而上学之思的困境,孙冠臣教授这场思路明晰、逻辑缜密的讲座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海德格尔关于形而上学之克服的思想。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bwin必赢中国官网师生针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相关内容积极发问,由孙冠臣教授一一解答,讲座圆满结束。

 

特列举部分问答内容,供大家发散思考

 

1.Existence来自拉丁文Existentia,构词含义是站出来;Stellen也有站立之意。这两个“站”的意义如何区分?

  二者的语境不同。其中,Existence,即在场或站出,强调的是一种现实性,如上帝的现实性与本质是统一的;而Stellen强调的是一种敞开和呈现。

 

2.如何理解“向死而生”?

  可从两个简单层面来理解。首先,海德格尔对时间的定义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不强调过去和现在的线性,而是强调将来的维度。人的将来性、可能性决定了过去和现在的意义。“将来从过去而来构建当下”。其次,“向死而生”指出了人终有一死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乃是一种契机,使人走向本真的生存,不再操劳和沉沦于庸庸碌碌的常人生活。

 

3.如何理解“诗意的栖居”?

  为了“返乡”即回返本真存在,此在需要“诗意的栖居”,凡人、诸神、大地与天空四方应当是和谐的整体。现代人首先必须要做的最重要之事,就是在适合其本质和栖居的空间中预先建立自己,以期回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真状态。

 

4.海德格尔的“克服”与康德的“批判”和黑格尔的“扬弃”的区分?

  康德的“批判”与黑格尔的“扬弃”实质上是为了拯救传统形而上学,而海德格尔的“克服”与传统形而上学形成了一种对立。

                                        

(供稿人:林玉玲)

上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176期讲座报道|尚智丛:《明清之际中西科学与哲学思想的交流》 下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174期讲座回顾|郑泽绵:《“将第八识断一刀”——再探大慧宗杲在朱子思想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