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官网

厦门大学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二期)暑期云端学校工作总结与学员心得分享

时间:2020年07月24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2020年7月13-19日,厦门大学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云端暑期学校成功举办。本次儿童哲学暑期学校由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主办,bwin必赢中国官网、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和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承办,共有正式学员207人,其中本科生65人、硕士生115人、博士生27人。学员来自于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84个不同的学校和单位。

活动分为专家授课阶段与学员展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均采取腾讯会议和B站平台线上直播教学模式。专家授课阶段为7月13-16日,期间,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潘小慧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高振宇老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郑敏希老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杨妍璐老师、获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暨南大学冷璐老师、杭州师范大学前教育系的孙丽丽老师、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颜志豪老师、海富金太阳幼儿园的郑国英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古秀蓉老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朱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刘梁剑老师以及上海燎原双语学校李筱彤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十四场精彩的专题讲座。同时,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颜志豪老师和厦门大学曹剑波教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场儿童哲学的教学示范观摩课,从而让学员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参与课堂的学生的哲学训练效果。专题讲座与教学示范观摩课直播的累计观看人数总计超过六万人次(没有重播),响应热烈。

学员展示阶段为2020年7月17-19日,经过教案评审环节,有18位学员的教案从150多份教案中脱颖而出,他们将专家教授的儿童哲学理论与自己理解的理解结合,在这三天内为大家带来了一次次精彩的课堂展示。这18位学员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勤爽、埃塞克斯大学的贾澄、北京大学的汪柔竹、华东师范大学的吴泽慧、湖南师范大学的肖云、厦门大学的樊林君、首都师范大学的罗悦、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欢、厦门大学的刘海山、泉州师范学院的陈丽平、厦门大学的李梦婷、协和教育中心儿童哲学工作室的江景雅、南京泰晤士学校的郑菲、华东师范大学的翟金铭、厦门大学的董婷、武夷学院的许珊珊、泰晤士学校的魏雪琪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安琪。

2020年7月19日下午五点三十分,在18位学员全部完成课堂展示后,厦门大学儿童哲学2020年暑期学校举行了线上闭幕式活动。由厦门大学郑辉荣博士进行了闭幕式的总结发言,郑博士回顾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学校的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学员和全国各地的观众参与热情高,来自海内外学校或机构的学员共200余人参与了本次暑期学校,通过腾讯会议和“B”站观看的人数累计高达6万余人次;二是本次暑期学校邀请了十多位来自境内外的儿童哲学领域的专家进行专家授课,授课内容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呈现了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三是课程安排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为期四天的专家授课后,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学员展示课,让学员有机会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践;四是本次暑期学校达成了让更多的哲学爱好者、学生和老师关注儿童哲学,了解儿童哲学,学会儿童哲学的教学方法的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儿童哲学的共同研究团体,为儿童哲学在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一批种子老师发挥了作用。

随后,郑博士对大力支持此次活动的单位、老师、学员和许多幕后工作者表达了感谢。他提到:“感谢厦门大学、感谢厦门大学研究生学院、宏德基金会、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台湾辅仁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暨南大学、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厦门实验小学、华东师范大学、海富金太阳幼儿园等单位对暑期学校的大力支持。感谢授课专家潘小慧老师、高振宇老师、杨妍璐老师、郑敏希老师、冷璐老师、孙丽丽老师、颜志豪老师、李筱彤老师、古秀蓉老师、郑国英老师、刘梁剑老师、朱菁老师、曹剑波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感谢曹剑波老师、陈玲老师、王奇琦老师、刘胜峰老师、颜志豪老师、李筱彤老师、冷璐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各位学员对bwin必赢中国官网的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在幕后辛勤劳作的研究生助理林叶青、陈黎敏、王云卉、金凤琴、李忆宁、林玉玲、马春平等同学。”

闭幕式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在腾讯会议聊天框、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表示感谢厦门大学、感谢bwin必赢中国官网举办此次活动,并积极反馈了心得体会。


以下为部分学员的心得体会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时绍轩:

起初,对儿童哲学的关注始于儿童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学科不断聚焦于“童年”、“儿童”,带来了儿童研究(或童年研究)的新转向。新童年社会学、童年人类学、儿童地理学、儿童史等等如雨后春笋成为学者研究的新方向,这既是儿童社会地位提升的体现,同时又反过来给予人们认识和看待儿童的多元视角。儿童哲学正是儿童研究灿烂星辰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星星,在生理和心理领域对儿童的研究已经趋向成熟的情况下,儿童哲学转而开始注重儿童的思想,将其从隐秘的角落中发现并展现出来,无疑刷新着我们对儿童已有的认知。而这次儿童哲学暑期研讨课程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有利于帮助各位同学和老师了解儿童哲学的内涵、发展、p4c的开展方式及方法、学科融合等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育背景,谈谈我的学习感受和启发。

1.此次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让我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儿童。虽然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都接受着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熏陶,我能够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从教育学视角把儿童作为学生,但这仅仅是被抽象的、普遍意义上的儿童,是脱离现象世界的儿童,我对儿童的理解也是单一和片面的,在实践中也经常会出现只闻口号却不见儿童的情况。儿童哲学活动则为人们认识儿童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在老师们的儿童哲学活动经验分享中,展现了生动、积极的孩子的形象,令我再一次被儿童身上的内在生命力所折服,以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有了鲜活案例的补充。

2.儿童哲学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使我联想到了儿童艺术教育的本质论和工具论,儿童哲学活动是否也存在本质论和工具论之分呢?儿童艺术教育的工具论是一种“通过艺术的教育”,在这里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活动的过程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艺术活动的结果如何则是无所谓的。儿童艺术教育的本质论者提出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认为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此它具有严格的书面课程设计,并据此开展系统的教学。[[1]]如果用这样的逻辑来分析儿童哲学活动,其工具论就是一种旨在通过哲学活动来培养儿童的理性思维和理想人格,而本质论则更注重学院学科的整体及儿童对哲学的了解。在不同的教育目标下,教育内容、课程组织、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定位、及活动评价都会有诸多差异。就学前阶段的儿童哲学活动来说,我认为儿童哲学活动更倾向于以工具论为指导——即“通过哲学的教育”,这一定程度上是由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但也必须认识到,二者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各有其价值又各有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做到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3.关于在幼儿园中如何做哲学的感受和思考。①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外,教师需要将p4c的精神和理念贯穿、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他们爱思考、爱提问、爱探索,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是儿童的天性,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时刻,不仅仅是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将p4c中的反思精神、关爱理念、追求真理的精神等贯穿、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和引导,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无限潜力,为幼儿创设宽松、包容的学习氛围。②另外,在儿童哲学的活动中,教师在备课时需注意刺激物的选择要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基于幼儿的生活,尝试多种形式相结合,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幼儿关注、参与和思考。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让幼儿做好准备活动(例如,满足幼儿如厕、喝水的需要),并且交代活动的纪律和规则(例如,发言规则、互相倾听等要求)。除此之外,课程中老师们还分享了非常丰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技巧,我也会在今后的实践中运用和反思。

最后,非常感谢厦门大学组织、筹备此次研讨活动,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付出!祝愿大家在儿童哲学的研究中能够越走越远,让儿童哲学这颗星星散发的光芒照耀到更多的人。

 

华东师范大学李月华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儿童哲学的暑期学校,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的老师,同学还有许许多多热爱儿童哲学的人们,虽然一周的时间里,因为疫情在家总是会碰见意外的一些状况,但是每次上课下来都收获满满,对p4c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儿童哲学的实践懂得了许多,作为一位研究的新人,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许多,作为一位中国哲学的学生,我期待着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儿童哲学。总之十分感谢能有这个机会参加,也希望儿童哲学的发展越来越好。

 

丽水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梅景辉:

作为科学专业的我很机缘巧合地能够参与到这次的儿童哲学讨论与学习中来。在聆听了各位老师的教导和一些优秀同学的展示后对于儿童哲学有了更多的一些感悟。

儿童是否需要学习儿童哲学?

私以为是需要的,哲学其实是一种深入思考的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多所谓的“好学生”可能最终结果没有一些“中等生”来的好,可能一部分原因是过分追求“唯一答案”“正确答案”因此未来遇到了复杂情况的时候思维比较线性,因此很难解决。

儿童哲学是否就是成人哲学简化?

这个是我原来的误解之一,实际上儿童哲学应该不仅仅是简单地简化,而是更多的一种训练方式,从孩子出发,引导他们进行哲学思考的一个训练,互相查找一些观点上不够全面的地方,最终能达到“和而不同”--我有我的观点,但我也能够理解你的观点。

儿童哲学是否只能是bwin必赢中国官网的人进行?

其实并不是,很多老师也并不是科班出身,更多的是凭借一些契机发现了这一块很有意思,或者孩子们未来可以在这一块进行深耕。bwin必赢中国官网对哲学内容很好把握,但对孩子的理解可能没有教育系那么了解。教育系对孩子有比较好的理解,但对哲学选题上可能没有那么准确。

儿童哲学很难入手么?

至少在我这段时间的一个聆听上会发现要进行儿童哲学会需要一些学习成本,包括说学校场地、领导支持、课堂组织、团体建立等等。但很多事情确实就是“在做中学”“在做后思”只有真的进行入手去做了才能知道到底行不行。

关于未来规划:

未来可能不太会直接从事儿童哲学的直接教学这块,一方面是丽水这边还没有足够的土壤,一方面我个人还是希望能够在科学教学领域进行深入。但是,我会尝试结合儿童哲学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够进行深化深入。与自己的教学进行一定有机的结合,比如建立友善和谐的团体、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吴泽慧:

点亮童心的理性和德性之光

——厦门大学儿童哲学暑期学校学习心得

2020年713日,厦门大学儿童哲学暑期云端学校的学习正式拉开帷幕。很高兴可以参加此次培训,这五天排的满满当当的讲座对我而言是一场儿童哲学的盛宴,让我这个初涉儿童哲学的小白开始渐渐感受到了P4C的无穷魅力并学习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和P4C实践方面的基本要点和技巧。让我惊喜的是我很荣幸地被选中作为后面进行展示的学员,也进行了诚惶诚恐的准备,在听老师们的教授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展示方案及内容。这几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油然而生出了良多感慨,下面仅分享一些让我感触较深的内容及学习心得。

1.潘小慧老师的《儿童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讲座首先从“谁是儿童”、“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等命题切入,向我们阐述了儿童哲学的内涵,并提出发展儿童哲学应同时注意到要认识、尊重儿童的思维特性,欣赏儿童的创意和表现,潘老师强调了陪伴的重要性,最后用李普曼教授的话将儿童哲学总括为“为儿童设计的哲学教育计划或者说是针对儿童的哲学训练”。潘老师的讲座首先向我打开了儿童哲学之门,老师最后分享的一个绘本小故事非常打动我,故事说有一只小猫厄尔非常想送给它最好的朋友小狗莫奇一份礼物,可是在它的眼里,莫奇什么也不缺。厄尔思来想去:“我该送什么东西给一个什么都有的人呢?”,最后厄尔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答案:它要送给莫奇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经过一次次的寻找,厄尔找来了一只盒子,它装满了“什么都没有”这个东西了。于是,厄尔将这个“什么都没有”的礼物送给了莫奇,莫奇打开箱子:“什么都没有。”厄尔说:“是的,‘什么都没有’,但是有你和我”。潘老师非常感性地读完最后这句话,学员们都感动了。这句话也戳到了我的心,是啊,什么都没有,却拥有着一切,厄尔和莫奇当时一定非常快乐,因为它们拥有彼此,拥有无限的善与爱意。这又何尝不充满着哲学意味呢?“什么都没有”是“无”,可是这个“无”却建立在了厄尔和莫奇的友谊之上,并且成全了更好的友谊,成全了更多的“有”。多么富有爱意和温暖的故事,多么富有哲理可以勾起人无限遐思的小故事。由此,我对儿童哲学的理解的基调就是温暖的,它可以简单但却绝不低幼,其韵味悠远并值得我们为之探索付出。

2.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颜志豪老师带着13为小朋友给我们上演了一场关于“赝品”的“神仙对话”。小朋友们自信从容、条理分明、逻辑紧凑的一步步分析和讨论让在座的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小“后浪”们的威力,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叹,同时也在思考原来哲学是可以用很成熟的形态被孩子所接受的,孩子天生有这个能力,而儿童哲学要做的,就是通过刺激启发和培养,将这些“天生的哲学家”的思考由潜能变为现实。在这之中,老师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我表达,要把控全场,穿针引线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在课程上花费极大的精力,因此,从事儿童哲学工作的老师都是十分了不起的,我相信,这项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亦是十分充足的。

3.李筱彤老师是上海燎原双语学校的一名十分年轻也十分优秀的老师。在李老师的分享中,我能感受到她首先是一个非常努力认真的人,其次,在讲述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她的激情和她对儿童哲学这项工作的热爱。李老师讲了一个非常让我动容的小故事,她刚开始对“死亡”的话题是有点避讳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下,“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对死亡因为恐惧和沉重而避之不及。李老师刚开始也是这样,后来她们班一位香港小男孩的妈妈去世了,小男孩也被接回了香港。李老师为之前没有给孩子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和启蒙而感到懊悔,于是她下决心要开设这门课,她循循善诱地告诉了孩子死亡并不可怕。班里一位台湾小朋友的奶奶住进了重症病房,当全家人都极度悲伤的时候,小男孩握住了奶奶的手,几乎原封不动地将李老师在课上讲的关于“死亡”的内容复述给了奶奶,奶奶流泪了同时也心安了。男孩的妈妈之后给李老师发了一封长长的邮件,感谢李老师的教育,让她的孩子在奶奶生命最后的时刻,用理性的力量给老人进行了一场驱逐恐惧的临终关怀,同样被慰藉到的,还有重症病房内所有的亲人。这个故事讲完,我眼眶湿润了,激动和感慨在心中久久未能平息。像李老师这样年轻的老师出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启发了孩子的理性思维,我相信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会起到非常积极甚至受用终生的影响。李老师最后很动情地告诉我们:“今天在场的所有学员,身上现在都带着儿童哲学的光,带着厦大bwin必赢中国官网的光。要珍惜这份幸运,用这份光去点亮启蒙很多的人”,实际上,李老师关于“死亡”分享的两次动情的经历,不就正是这句话的深刻写照和验证吗?

4.刘梁剑老师是我们华东师范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的老师,老师主要从冯契先生的“两化”说和儿童哲学如何结合入手来展开讲述。儿童哲学的精髓在于大家一起在团体探究中做哲学,而“化理论为方法”正是对实践面向的展开,故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另外,“化理论为德性”则显得更为重要,儿童哲学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决不仅仅止步于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它的真正旨趣和归宿应该是为了培养孩子理想的人格,这便与冯契先生的“化理论为德性”的思想不谋而合。实际上,儿童哲学的整个实践过程在启蒙孩子理性思维的同时,亦无不包含着对孩子德性意识的培养,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虽无法在逻辑理论上很好的自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无不相互纠葛,密切相关。冯契先生一生的哲学旨趣和归宿莫不在于塑造“平民化”的理想人格,理性从来不是干燥的光,它不是冰冷的,就像前文中说的李老师在启蒙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死亡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孩子也运用了这份理性将它化作温暖抚慰了悲痛的家人。这个孩子在传播理性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个温暖的传播者,而德性亦在李老师和孩子的身上闪闪发光。冯契先生说:“原封不动地实现理想是很难找的。即使如此,人还是需要理想,这是人的尊严所在”。我想,儿童哲学要做的正是在一个聆听和引导的过程中,点亮孩子心中的理性和德性之光,让孩子们朝着理想的人格一步步迈进。

 

厦门大学张可佳:

在参与此次儿童哲学暑期学校前,我对儿童哲学的了解仅限于从其概念本身对其进行分析,只认为其是针对儿童的哲学教育,对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都没有了解,此次的讲座和学员们的分享课程让我对这些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对儿童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感触最深,儿童的感性或弱理性与学院学科所要求的强理性之间能否相容?哲学语言如何转换为儿童能理解的日常语言?

在老师们的讲座中,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想在这里提出一些自己的理解。虽然儿童被认为是天生的哲学家,具备哲学家一种重要的特质——好奇,但显然,在儿童最具好奇心的低年龄阶段,其理性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尚难以理解传统意义上哲学的几大问题,也无法理解艰涩的哲学语言。关于儿童与哲学的关系问题,老师们反复强调的大哲学与小哲学的区分是重要的解题关键,大哲学是传统意义上的强论证、强理性的哲学,而小哲学则是始于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信念、想法、问题和经历,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和生活以及数学、科学和人文社科等科目的内容。大哲学和小哲学的区分类似于高振宇老师在《儿童哲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师资培育的优化策略》一文中提到学术科目与学校科目的区别,所谓学术科目是指与大学某个相关的专业紧密联络的学习领域,其内容的构造与组织是以促进学科探究、培养职业性的学术专家为主旨,在层次上具有复杂、精深、前沿等特点;而学校科目则是指儿童及青少年所修习的课程,其内容的拣选及组织皆以教学为目的,受社会需求及政治取向所驱动,在层次上具有简单、易懂、基础等特点。因此学校及幼儿园教师所需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理应是作为学校科目或幼儿园领域的内容知识,而非作为大学学术科目的内容知识,尽管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无法割断的。

可以看出,儿童哲学中所涉及的哲学,是小哲学和学校科目意义上的哲学,其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逻辑和严密论证的要求相对来说不是非常严格,但引导者也需要注意指出学生论证中的明显错误,这就需要引导者具备大哲学的素养,了解作为学术科目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必要的学院学科内容知识。也正是这种对学院学科内容知识的了解能够使哲学语言转化为日常语言成为可能,若是引导者本身就使用了自己难以理解的哲学概念,那将其转化为日常语言就不可能完成。总体来说,儿童哲学领域所使用的哲学概念是一种小哲学,这更适合感性、弱理性的儿童的接受和理解,但儿童哲学的引导者需要具备大哲学素养,这才能化大为小,举重若轻。

儿童哲学的推进,必然需要哲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从事者的共同努力,作为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听完老师们的讲座和同学们的课程分享后,深深感觉到自己在专业素养和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多方面不足,尤其难以想象如何在保证儿童充分发散思维的同时,集中讨论方向并把控课堂走向。这不仅需要丰富的课堂经验、优秀的语言技巧,还需要在刺激物选取上更加谨慎,这都是我现在尚欠缺的能力。感谢这次儿童哲学暑期学校的举办方和参与者,让我了解到了儿童哲学的相关知识,为我未来的研究和就业打开了一扇可能的窗;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应当改进之处,希望能在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能力。

 

湖南师范大学彭喜:

7月13-19日,主题为聆听童声 启迪哲思的厦门大学儿童哲学暑期云端学校如期举行,十三位教育大咖带来了关于儿童哲学的前沿资讯,也带来了近年来实践儿童哲学的满满干货。四天专家讲座加上十八位教育同仁的分享会,让人沐浴在儿童哲学的海洋里,流连忘返,看到不同领域的教育者同在儿童哲学这条道路上的努力和坚持,佩服又期待!

这一周我都沉浸在儿童哲学的世界中,思想的自由驰骋带来的是种种兴奋和冲动,不仅是对所选专业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整体了解,同时对儿童哲学人在做的事情感到温暖和触动。此次讲座的老师主要是来自于哲学背景和教育背景出身,开始研究儿童哲学一切都是因缘际会,但是却都坚定地要继续在这个尚待发展的领域研究实践下去。

上次在参加儿童研究云会议中我被熊秉真老师圈粉了,而这次我被颜志豪老师迷住了。颜志豪老师主要展开了两场讲座。一场是儿童哲学课堂的实践,主题是《儿童版“无知之幕”—小学5-6年级》,和一群来自上海某双语学校的学生一起通过云视频,再现了他们儿童哲学俱乐部日常的团体探究现场,这群孩子的精彩探讨过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很多参会的研究儿童多年的老师都在惊叹之余纷纷好奇这样的孩子是接受了怎样的教育?又是不是思想太过于成熟了?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哲学练习而使他们失去了本有的童真天性?面对老师同学们的疑问,颜老师在第二场主题为《儿童哲学课的设计原则与误区》给予了我们详细的基于实践的解答,受益匪浅!

此外还有潘小慧老师主讲的《儿童哲学的理论和实践》,用她的宝贵实践给我们尚未开展儿童哲学课的老师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细致的建议,比如针对参会老师提出的在低年级课程中到底应不应该由老师首先抛出问题,潘老师就建议我们应将重点先放在带领小朋友主动提问,其次才是老师自己准备的问题,并且提问有要有层次性,首先可提出关于文本的实然问题而不是价值性问题等等,都让我们对开展儿童哲学实践课有了更加可实施的方法。

郑国英Cindy老师《聆听稚语·倾注童心》的课程实践分享,通过展示她所在的幼儿园的儿童哲学活动的具体步骤还有播放老师与大中小班各年龄段孩子一起开展儿童哲学活动的视频,让我们身临其境一般体会到与低幼孩子开展儿童哲学活动的有趣和可行性。

李筱彤老师带来的主题为《IB小学项目和儿童哲学的融合》令我耳目一新,因为在此之前我完全不知道IB小学项目指的是什么,可以说是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而且里面对于各年级儿童课程的内容涉及也与我所看书籍的一些内容不谋而合,比如课程内容范围涉及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这三方面就与吴国平老师《课程中的儿童哲学》中的讲述相契合。

除了这些老师的实践令人受益颇多之外,还有高振宇老师、郑敏希老师、冷璐老师、杨妍璐老师、孙丽丽老师、古秀蓉老师、朱菁老师、刘梁剑老师、曹剑波老师的讲座同样也是让我不断记着笔记,他们讲述的理论、提供的实例还有推荐的经过他们筛选的书籍分享,都如同阳光雨露一般成为我们这些现在或未来儿童哲学人的养分,支持着我们茁壮成长!

各位老师讲座之后的十八位同学的分享展示会,也令我同样学习颇多。不管是第一次线上尝试哲学课的学生,还是有丰富线下授课经验的学生,他们对此次学习分享认真负责而又谦逊宽容的态度都让我深受触动,我每次都将自己代入他们课堂的情境,细细体会课堂的每个情节,也找到了不少自己可能会忽略的环节,汇成了一次宝贵的经验。而且每次分享之后曹剑波老师、陈玲老师、颜志豪老师、李筱彤老师等的透彻细心点评,也是一个舍不得错过的精彩环节,从中提取到可以借鉴在自己身上的建议。

这次儿童哲学暑期云端学校给我这只井底之蛙足够的支持跳出自己的这口井,看到了教育领域更多的井口,也吸取了更多能量去各个井口探寻儿童哲学的世界,我想这是一辈子的旅程,我为此感到很荣幸!感谢bwin必赢中国官网组织的此次学习,也谢谢郑辉荣老师全程的细心陪伴,期待来年再见!

 

华东师范大学徐昭媛:

为期一周的暑期学校结束了,看着腾讯会议里大家的头像,久久不愿离开。非常感谢bwin必赢中国官网提供的机会,也非常荣幸能与各位老师同学一起学习、交流。

关于儿童哲学的了解,我多是从刘晓东老师的课上学习,大多是一些理论的解读,对儿童哲学实践知之甚少。颜志豪老师的一堂课点燃了我对儿童哲学实践的热情,我钦佩老师的引导,又对同学们的讨论感到震撼。便认为我们的哲学讨论是让儿童有理性思维,陷入了工具主义教育的误区。而在潘小慧、刘梁剑等老师的理论阐释让我及时纠正了对儿童哲学的认知偏差。学习儿童哲学、进行儿童哲学的实践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儿童,在对话中倾听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为了儿童人格的塑造与品行的陶冶。

儿童哲学应以儿童为主,哲学的积淀同样重要。不论是在微信群还是在讨论区,bwin必赢中国官网同学的哲学思维与理论论述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意识到应丰富自己的哲学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才能更好地与儿童对话,组织探究团体。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同学及工作人员,感谢这段美妙的儿童哲学学习历程。

 

贵州大学郭希

通过最近几天对儿童哲学课程及案例的观摩,对儿童哲学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了解。下面我简要谈谈我的心得与体会。

父母、教师教育儿童的关键是对待儿童的态度。儿童哲学无论是强调以“围圆”坐还是拿到发言球发言,都是在强调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儿童哲学注重引导、指引的“朋友、伙伴”态度,而非命令、服从的态度。儿童哲学外的家庭教育中也是这样,很多父母教育的失败是对自身定位的偏差,尤其是很多农村父母将自己定义为领导者、绝对的权威,不容孩子反驳,结果往往招致孩子更多的反驳,产生更大的代际矛盾。

同时,我发现在讲座案例分享过程中,儿童哲学的教育场所主要集中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虽然有老师强调联合国对儿童的定义是未满18岁的青少年。但据我观察,几乎所有做儿童哲学的研究者的主要互动对象都是对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学生。儿童哲学注定无法对大龄儿童形成强势的教育及管理,儿童哲学应该是也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确实,对低龄儿童的哲学教育正像种果树一样,在果树小时进行精心修剪,持续的修建与维护会让果树顺利成长,儿童哲学要做的也是这样,从儿童年幼时开始持续的培养,儿童自然会成长为思维敏捷、具有理想的人。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对儿童哲学的对象进行细分化,即主要面对幼儿园及小学儿童,因为儿童在幼年时期“脑洞”大开,具有十分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一时期是儿童养成思维习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儿童哲学教育,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哲学、教育学等学界应该加大儿童哲学的发展,推动儿童哲学向专业化、普及化发展,到时候,每一名儿童都接受到系统的儿童哲学教育,网络谣言、造谣传谣、网络暴力等现象将会有效减少。

    儿童哲学的先驱李普曼曾讲过,“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教会孩子思考,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现在的我们或是以后的我们大部分都会孕育自己的下一代,培养孩子理性的思维,我们无法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但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尊重、和谐、文化氛围浓厚的成长环境,让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

感谢厦门大学提供这次学习机会!愿我国的儿童哲学更上一层楼!

 

西北政法大学徐倩倩:

非常有幸能有机会加入这个大家庭,和两百多位学员或者更多的人一起学习、了解儿童哲学,在此次学习中收获颇多。儿童哲学对我而言是十分陌生的领域,也是一个新兴领域,但是在听讲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儿童哲学的魅力,也让我改变了自己对孩子认识。正如老师们所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异彩纷呈的。我们想当然的以为孩子们只是孩子,却远远低估了孩子们认知,他们有时问的问题、说的话总是让我们难以回答,也会让我们不知所措。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每一位老师的认真与负责,也能感受到每一位分享的学员们的紧张与用心。潘小慧老师、高振宇老师、郑敏希老师以及其他几位老师都是各有自己的风格,每一位老师都利用的短暂的时间来尽力、尽可能多的来分享自身对儿童哲学的认识。虽然目前对儿童哲学的了解还停留在很浅薄的阶段,但在老师们的讲解后对儿童哲学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深深被儿童哲学吸引。我自身也想在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在本次课程之后,更是让我学会了尊重孩子,要让每一位孩子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要善于思考,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也本是哲学本身的魅力。

在最后,想对每一位老师道一声感谢,谢谢老师们,辛苦了。同时也很高兴能和每位学员们认识交流,希望还会有机会相遇。

 

武夷学院许珊珊: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厦门大学“第二届儿童哲学暑期学校”的招生简章,阅读了相关的内容,了解了课程的安排,知道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将会带来精彩的讲座,所以很希望能够参加此次的活动。但是,看到招生对象和招生要求的信息之后,我有点犹豫了,担心自己不符合条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还是根据文件里的报名方式提交了自己的报名材料,并记下了入选名单公布的时间,等待着收到入选通知。之后,我就经常查看邮箱里的收件箱,生怕自己会错过通知。后来,得知自己入选了,觉得非常的幸运,一直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真的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告诉自己要好好听每一场讲座,在本次活动中学有所获,才算是不辜负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根据学员通知,本次活动需要上交一份教案和课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此次课程之前,我从未了解过儿童哲学,而且在学校实习的时候接触的都是初高中学生,对小学生的情况也比较陌生,一时间让我不知道要从哪里着手。看到书柜上的书,大部分都是文学类的,所以,我去了书城的儿童阅读区,了解现在小朋友们的阅读情况,才确定了书目,然后根据附件中提供的教案格式与示例,选择了既符合学生特点、又有讨论价值的主题。但因为学科背景的不同,一开始写出来的教案会比较偏文学性,所以,我去阅读了一些关于儿童哲学的学术论文,学习在儿童哲学视野下如何进行课堂实践,将哲学理论与课堂活动相结合,以此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教案,增加一些值得思考的内容。修改几次之后,虽然还是差强人意,但我最终也提交了教案。后来,在群里看到其他学员分享的教案,才感觉了巨大的差距,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有种想把自己提交的教案撤回来的冲动,最后因为已到截止时间才作罢。

但这种差距才刚刚显露,在之后的讲座中,才让我一次次感到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在讲座中,老师们会说到一些儿童哲学方面的专业术语,因为此前对这些内容一无所知,所以没办法完全吸收讲座中所讲的知识。在自己尚未理解的时候,对话框里就有学员可以针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我有时候甚至连学员们讨论的话题都不太能明白。特别是在讲座结束之后的问答环节,听着老师和学员们的互动,更是让我非常佩服,学员们可以在听完一场讲座之后就能有这么多的思考,而老师们可以结合这么多的理论和实践来对学员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都显示了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是我所望尘莫及的,今后要以老师和同学们为榜样再接再厉。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堂教学观摩课,老师带着小学生针对《赝品》这个案例展开的讨论。前一天晚上,我已经阅读了这份资料,还写下了自己的几个观点,自以为已经读懂了材料中要传达的信息,直到小朋友们发表观点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思维有多狭隘。这些四、五年级的小朋友,竟然在这样短短的一则案例中,可以谈到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比较、作画者的艺术成就与道德原则的矛盾、购买者的心理动机与艺术品的核心价值等问题,有些方面甚至是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他们精彩的表现,让我很震撼。一方面,因为他们的思维发散、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表达流畅,颠覆了我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另一方面,面对他们的优秀,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了怀疑,如果这堂课是自己来上的话,我可能难以驾驭。所以,经过这堂课,让我知道教师之路,任重而道远,我还是应该戒骄戒躁,加强学习,多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此次的课程中,收获最大的莫过于获得了一次进行“课堂展示”的机会,

让我能够将几天来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从前面两天学员们精彩的展示和老师们专业的点评中,我吸取了许多经验,对自己的课程设计也有了新的思路,

所以就对之前提交的课件再进行修改和完善。但因为临时更换了报告的主题,对原先的教案和课件也做了较大的改动,所以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此次汇报还是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课堂结束后,各位老师对我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指出了我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也明白了之后该如何提升自己。总之,这次展示课,虽然有遗憾,但更有收获。

这几天的学习,我在受挫中自我怀疑,又在学习中自我成长,心情起起伏伏,但是无比的充实。在差距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对于儿童哲学,虽然我还未能算得上入门了,但是我与它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画上句号,我相信,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华东师范大学张荣荣:

因为公益,遇见了儿童;因为儿童,遇见了华东师大bwin必赢中国官网的少儿探究小组;因为少儿探究,遇见了教育学部的古秀蓉老师;因为古老师,遇见了厦门大学的儿童暑期学校;因为暑期学校,又让我更多遇见了热心公益尤其是面向儿童的爱心人士。在这里,我感受到爱,感受到美好和希望,感受到我们哲学思想和哲学人的无用之大用。谢谢厦门大学,谢谢bwin必赢中国官网举办的儿童哲学暑期学校,你们的种子教育我相信将会在祖国未来的某一时刻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延边大学徐钥琨

非常感谢厦门大学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也非常感谢老师们和学员们精彩的讲授,使我受益匪浅,对儿童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儿童哲学,从此次活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儿童哲学的魅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还应继续加大对儿童哲学有关知识的学习,扩大我的知识面,争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将儿童哲学更好的融入进去。

 

山西师范大学宋涛:

总的看下来,个人还是更喜欢颜老师和其他学校老师的活动分享,学生的表现很好,目前我肯定达不到。最开始三天理论课,把我领入儿童哲学的大门,但确实有些地方似懂非懂,所以接下来暑假打算有空余时间看两本专业的书,结合笔记和截图加深理解吧。最后,非常感谢老师们组织的这次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张亚琦:

首先,感谢厦门大学暑期儿童哲学云端实践课程,为所有学员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让众多的儿童哲学爱好者能够有机会了解,学习,实践儿童哲学。同时也感谢所有的授课老师,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儿童哲学理论以及儿童哲学实践课程经验授予我们,让我们在了解儿童哲学理论的同时,也能够具体的观摩实践课程,从真实的课程中看到儿童哲学为儿童之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在此之前,我对于儿童哲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曾经在大学本科的时候学习刘晓东先生的《学前教育原理》,在其第二章中第一次了解到了儿童哲学,刘晓东先生的那一篇章,改变了我曾经固有的儿童观。我曾一直以为,在很多事情上,儿童是不能的,后来才发现,不是儿童不能,而是我们以为他们不能,其实他们都可以。正如曾有人对动画短片《Alike》的评论一样:你亲手折断了我的翅膀,却还想要我飞翔。或许对于当下大部分的成年人来说,正在折断儿童的双翅。

“把世界还给儿童”,这是我在通过本次儿童哲学课程学习之后,所对于儿童哲学的理解与感悟。卢梭在其《爱弥儿》中强调不要对儿童进行过早的观念的灌输,把儿童放归自然,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没有被成年人改变的世界。我想这个观念对于儿童哲学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儿童哲学所为儿童提供的探究的平台,正是在将世界还给儿童。正如郑敏希教授说到:儿童哲学,是给予儿童站起来看世界的力量。如果没有儿童哲学,儿童所认识的世界,是原本的世界吗?我想不是的,如果我们不把认识的权利教给儿童,那么儿童所认识的世界,永远都是已经被成人所固化与杂糅的世界,他们永远无法触碰到真实的世界。

所以,我很感谢厦门大学所组织的这次云端实践课程,更感谢一位授课的老师,无论来自哪里的老师 我都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了那份对儿童发自内心的尊重。“蹲下来与儿童讲话”,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儿童交流,从儿童身上,重新发现世界,这就是每一位儿童哲学课程老师所正在努力的事情。而同样的,我也从老师带来的示范课的儿童身上,看到了儿童哲学课已经发挥出来的,对儿童的力量。这一代的儿童,已经逐渐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发现这个世界,我想在往后,会有更多的儿童哲学老师为此理想而努力,未来大不同。

感恩相遇,感恩学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且看滚滚后浪,开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陈潇潇:

为期七天的线上分享,时间过的很快!再次感谢bwin必赢中国官网主办的这次活动!感谢郑辉荣老师、马春平老师和林玉玲老师的辛苦付出!

在这七天中,各位专家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和儿童哲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也让我们通过实际的了解,真实的看到了儿童哲学的魅力。“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这让我们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看到优秀学员们的分享,看到大家的用心,线上的学习既给了我们通讯的方便,也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儿童哲学课堂。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同学!期待以后有机会可以当面交流!

 

华侨大学杨伽楠:

经过七天的儿童哲学学习,我发现中国在教育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固然基础教育是重要的,但是忽视逻辑训练的习惯仍然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经常需要补过去没训练的课。

虽然我不一定会投入儿童哲学的教育事业,但我觉得儿童哲学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体系的完成,而且能够改变哲学在不学习哲学的人心里打完看法,因此我觉得儿童哲学可以进行长期研究与学习。

 

南京泰晤士学校魏雪琪:

感谢这几天的在线儿童哲学线上课程,听了这几天的专家分享的儿童哲学的理念,受益匪浅。我们总是说需要有批判性思维,这些其实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培训和引导,这也就是儿童哲学的魅力所在,将晦涩的哲学以简单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去思考。最后自己的课程分享也获得了老师的点评,让我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应该修正的方向。非常感谢老师们的付出,在通过这种分享的方式与其他老师们一起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儿童哲学的重要性,也激发起我作为一名老师,要培养出具有思辨能力的下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冯燕红:

我真的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厦大儿童哲学课程,以前对哲学觉得很懵懂,这几天的学习下来,让我对哲学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每个老师都十分专业而且很亲切,热情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哲学来源于生活,就是我们对生活的探索,特别是学习到了很多儿童哲学的方法,例如故事演说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也想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幼儿的课程中!还要感谢这几天大家的精彩分享,干货满满的!感谢你们的课程。

 

延边大学姚思羽:

通过本次的学习,收获颇多,感谢老师的耐心讲解与指导,也感谢同学们的分享,最让我难以忘记的就是颜志豪老师的课,里面的小朋友们的回答让我自愧不如,不由得感叹儿童哲学真的是很神奇的一门学问,儿童不仅仅是人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一个时间段,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具有的品质,仍然会保存在成年人的内心之中,儿童的思考甚是神奇,他们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这世间竟然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思考的问题,感谢厦大组织的这次暑期学习,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可以一起探讨儿童哲学领域的一些问题,一直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们也辛苦啦。

 

北京师范大学夏晓雨:

有幸参与此次夏令营,打开了「儿童哲学」的新世界。

第一天郑老师在线上耐心地解答了我关于“以儿童哲学的态度看融合教育”的问题,杨老师的「幼儿大学」创设和实施直击我心! (本科在一所幼儿园调研的时就觉得幼儿园的课堂比一般大学更富有创造性)

第二天旁听了一堂由哲学博士颜老师主教的小学生哲学线上课程,让人连连赞叹!永远不能低估任何一个孩子的能量,只要充分地给予孩子们资源,他们就有无限的可能。

当前教育需要改革,有时候看的听的多了,难免会失望,但总有先行者勇敢尝试,让人敬佩、重燃信心。

18岁前,如有机会被有儿童哲学思维老师教学的孩子是幸福的。18岁后,如果是师范生,在大学阶段能有机会学习儿童哲学对中国未来的教育是推动的。

 

吉林市桦皮厂镇中心小学校一线教师刘莹莹:

为期一周的播讲和交流,是一场十足的精神盛宴。一周前,作为小学教师的我,贴近儿童却不了解儿童哲学。一周之后,虽然理论相对于专业学者是云泥之别,但是我已经意识到了,想要做好教育,儿童哲学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身为一名乡镇教师,深知对于思想、意识相对贫瘠的农村儿童来说,这条路要走的更辛苦,但是我愿意走出第一步,去探索去尝试。期待厦大下一次的活动,我会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素材、提高认识,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体验。最后感谢厦门大学举办的培训,感谢所有为培训忙碌的各位老师、助教老师,你们辛苦了。

 

华中师范大学李梦婷:

七天时间里,和诸位一同共行这段儿童哲学之旅。

七天的教学和实践中,线上和线下的交流里,有许多的思辨,有许多的讨论 ,有许多的答疑解惑 ,最后带着更多的疑问向前探索 。学习之路是独行 ,也需要与众 。与大家在一起的那些高光时刻是这段学习之旅的永恒瞬间。

值得我永远铭记。

儿童是不是哲学的参与者,讨论者和学习者,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方向。在今后的学习探索中,我将带着这次旅行获得的这些力量继续下去。

实践是孕育哲学的土壤,不投入实践,不能将这些哲学的种子发出芽来。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发现它们心里的哲学种子是教育者的使命,浇不浇水,萌不萌芽,开不开花,结不结果,结什么样果。这些问题,我有了新的解答。

谢谢大家。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众纺路小学南云珠:

儿童的哲学源于儿童自身,它是“从本有而来”的哲学。从哲学的个体发生来看,哲学是涉及知情意各方面的不断生长着的智慧体系。承认儿童是哲学家,这是儿童哲学课的理论前提。通过本次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认识到培养儿童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今后会逐步运用到教学中,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儿童哲学的潜能。

 

华东师范大学张爽:

之前对儿童哲学并不怎么了解,感谢厦门大学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看到哲学在儿童身上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我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出来的学生,听到儿童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实践者的介绍后,真的是很明显地感受到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儿童哲学培养批判式思维、创新式思维、关爱式思维、协作式思维,孩子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就非常明显的一点是接受过儿童哲学教育的孩子很有自信,也很有安全感,在老师面前能够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你会发现他们的观点非常有趣,有深度,有时会让大人们深感佩服。儿童哲学是认识儿童的一扇窗,相信儿童哲学在各位学者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好,会让儿童得到更合适的教育。

 

厦门大学杨虹:

谢谢老师和同学的分享,这几天通过老师的授课和同学的分享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谢谢老师和同学!老师辛苦了!

 

上海大学袁逢:

长达一个周的厦门大学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暑期学习今天完满谢幕,聆听了各位老师和同学的高论,受益匪浅。具体到我目前在做的儿童《论语》课程的开发工作来说,除了继续做好“翻译”与“转化”以外,还要在课程中更多地引入思辨与讨论。

《论语》的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宣教性的,这当然和传统观念有着极大的关系,另外也与《论语》的内容有着直接的关联。因为,《论语》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宣教性质的。在讲授的过程中,我觉得需要把反思的精神引入进来,而不仅仅是接受所谓的圣人之言。正如朱文君师所言:“像孔子一样去思考,和孔子一起来讨论。”在今天讲《论语》,尤其是在中小学讲《论语》,是需要“翻译”的,不是字句的翻译,而是回到今天生活场景的那种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场景的“文化”翻译。尽管我努力进行了转化的工作,也有比较好的反馈,但在我看来,仍然是一种灌输,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探索力量。在寻找突破的过程中,发现了“儿童哲学”,以后要在自己的《论语》课程中更多引入开放性的讨论,把“儿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我的《论语》课程之中,这或许可以为其带来某种突破。

 

华东师范大学王越:

此次儿童哲学暑期课程,我收获颇多。了解到了儿童哲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同时了解了儿童哲学的发展脉络,知晓了夏威夷儿童哲学的实践方法。各位老师的讲授也印象深刻,尤其是颜志豪老师的儿童哲学课程让人惊叹。此次课程让我从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产生,收获颇丰。

获奖学员名单(注:同一等级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名

魏雪琪

南京泰晤士学校

刘海山

厦门大学

汪柔竹

北京大学

第二名

翟金铭

华东师范大学

陈丽平

泉州师范学院

李梦婷

厦门大学

王安琪

华东师范大学

肖云

湖南师范大学

郑菲

南京泰晤士学校

第三名

董婷

厦门大学

樊林君

厦门大学

贾澄

埃塞克斯大学

江景雅

协和教育中心

李欢

华东师范大学

罗悦

首都师范大学

吴泽慧

华东师范大学

许珊珊

武夷学院

张勤爽

华东师范大学

本次活动总计143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其中,对蔡晗漪、崔春秋、葛薇等141位学员的优秀表现予以表扬。

 

 

 



[[1]] 边霞.儿童艺术与教育[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05,156

上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181期讲座回顾|郑宗模:程颐与朱子为什么反对动机说立场? 下一篇: bwin必赢中国官网顺利举行2019级本科生迎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