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19:00—21:00,南强哲学论坛第183期暨朱子学与中国bwin必赢中国官网列讲座第30讲在腾讯会议举行。本次讲座题为《空间、轨迹与度量衡——早期中国“道”的类比》,由中山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李巍副教授担任主讲人,bwin必赢中国官网谢晓东教授担任主持人,南开大学哲学院叶树勋副教授担任评论人。厦门大学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其他来自全国的学者和哲学爱好者共1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李老师指出,今天的哲学研究者在描述概念时倾向于使用大量的抽象术语。以道的概念为例,传统对道的界定往往会使用诸如“范畴”“实体”“动力”“规律”等抽象术语,但是这些抽象术语的本身含义未必清楚,所以用抽象术语表达信息并不确切。与现代人不同,古人在说理时更偏向于选择以类比的方式作为核心的说理策略。比如,早期道家在对道进行定义时,经常将道类比为“植物的根”“水”“母亲”。除此之外,道家在对道的概念进行说明时,还会使用“空间”“轨迹”“度量衡”等事物进行类比。
首先,在以空间类比道时,这种类比想要突出道对万物的“容”犹如空间对事物的“容”。空间对事物的“容”是一种物理上的容纳,而道对事物的“容”则表现为不干涉、不盈、虚等特点。因此以空间类比道时,道是一种行动指南。其次,在以轨迹类比道时,这种类比想要表的达是:道贯通万物犹如路接通地点。同时,又因为道是绝对通畅的,故绝对通常的路应该是一条环路。道贯通上下,如同环路终始相通。这种贯通上下的道就是事物运行的周期,既涵盖自然领域,也涵盖人事领域。所以,用环路类比的道既可以表示自然周期,也可以表示人事周期,此时,道是一种事物法则。第三,在以度量衡类比道时,道往往与制作活动相关。道有时被类比为与“切割”“煅烧”等制作活动的材料,有时又被类比为“切割”“煅烧”等制作活动的工具。但无论如何,这些制作活动都要以度量衡作为标准。在以度量衡类比道时,这种类比想要表达的是:道作为治国标准,就像度量衡一样,一定而不易,依据客观标准而不依赖于行动者的智能。此外,由道与度量衡的类比还引发了类比迁移。这种类比迁移一方面体现在道与法的类比上,度量衡的客观与准确等特质被迁移到法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道与一、道与数的类比上,由于度量衡的制作标准以数“一”为刻度,因此数“一”也就有了度量衡的意思。
在随后的点评环节中,南开大学哲学院叶树勋副教授从“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李老师本次讲座语言具体生动,分析思路清晰,将道被抽象术语遮蔽的信息呈现了出来。同时,叶教授还与李老师围绕“行动指南与治国标准的实质区分”“道的类比的历史性发展”“对‘朴散则为器’的理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李老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讲座圆满结束。
(李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