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官网

厦门大学“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首日活动回顾

时间:2021年07月05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2021年7月4日,由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主办,bwin必赢中国官网、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和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顺利拉开帷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古秀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刘学良博士、台湾辅仁大学的潘小慧教授以及暨南大学的冷璐老师为大家带来四场精彩的讲座。全国各地师生和家长共计三千余人次,通过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直播平台等方式参加了相关活动。

    上午八点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古秀蓉教授带来了《化教为交:儿童哲学的平民化身教与方法论价值》的讲座。古教授的讲座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化“教”为“交”:p4c课程的改革;“平民化”身教:化理论为德行;哲学家教育法:化理论为方法;最后的总结。古教授在第一部分提出,传统的“教”,是将儿童置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交”意味着交流、交互等,在此之中,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交流主体。古教授认为“化教为交”有着诸多好处,例如它可以融知与行,让儿童学会在群体中学会分享、发言和关爱他人等,有利于儿童在社会中生活、思考和创新。在实现形式上,“化教为交”可以大小相联,即大学生与儿童、大哲学与小哲学、优秀传统与个体经验等相互联系。在第二部分,古教授指出,“平民化”的教育理想一直存在,要化理论为德行,化理论为方法,知行一致。在第三部分,古教授阐释了“哲学家教育法”的六个原则,指出需要理论与实践并行,校内与校外连通,强调要体验优先、以学定教。最后,古教授指出,在教育关系中,要保持谦虚,不断在实践探索,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心与心的在场连接。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刘学良带来了今天上午的第二场讲座,主题为《儿童何以做哲学——对儿童哲学教育模式的哲学考察》。刘学良老师从三个部分展开了讲座。在第一部分,他从儿童哲学的缘起、四种代表性的儿童哲学形式、儿童哲学何以可能、儿童哲学的基本问题四个方面对讲座主题进行了一个铺垫和引入。

    在第二个部分,他提出了儿童哲学中存在的三组二元对立:儿童与成人的对立,思维和知识的对立、个人和群体的对立。就儿童与成人的对立而言,儿童与成人是一个发展过程的连续统,并非对立关系。成人作为先行者,有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上的优势,却不构成对儿童的绝对堡垒。关于知识与思维对立,刘学良老师指出,二者并非对立关系。将这一观点适用于儿童哲学中,即儿童哲学并非以教儿童以哲学性的知识为目的,而是试图让儿童成为思考游戏的参与者,让儿童去做哲学,最终提高其反思和评价能力。关于个体和群体的对立,刘学良老师指出,二者也并非对立关系。传统课堂将每一个学生变成孤立的个体,这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儿童在做哲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相互批判、彼此辩护,这有利于儿童学会团体协作。

    在第三个部分,刘学良老师借助蒂莫西·威廉姆森提出的9个从事哲学研究的方法和特征对“如何深入做儿童哲学”进行了阐释,并指出,做好儿童哲学需要提高教师的哲学素养。


    下午的第一场讲座是由台湾辅仁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潘小慧教授的《儿童哲学探究团体中的提问与思考》。潘老师以法国哲学家奥斯卡柏尼菲所言的“思考是孩子的游戏,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开启了本次讲座。

    首先,潘老师就儿童哲学探究团体内部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在此团体当中,师与生、成人与儿童之间应当互为对话者、互为主体,这二者之间是合作者与伙伴关系。潘老师还划分了儿童哲学授课过程中的两种提问的问题类型,一是事实性问题,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探究性问题,即为什么的问题。

    接着,潘老师以《你喜欢自己哪一点》绘本为例,给同学们示范了在儿童哲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提问和思考。“面对小女孩的提问,红鹤喜欢的是自己的双腿、长颈鹿喜欢自己的脖子、鲸鱼喜欢自己的喷气孔、大象喜欢自己的鼻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那你喜欢自己哪一点呢?为什么呢?”潘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不断提问,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与交流。潘老师认为该绘本透过简单的句子引出不同的答案,充满了哲思、童趣和想象力,适合作为教育绘本与小学生们共读。此外,潘老师介绍了《萨其到底有没有小鸡鸡》、《灰王子》、《顽皮公主不嫁人》、《朱家故事》等有利于帮助学生们破除刻板印象的绘本。

    最后,潘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推进下一个问题”“要重视孩子的思考过程还是思考结果”“该不该对孩子的思想进行评价”“如何引导内向的孩子打开心扉”等问题一一作了回应与解答,大家受益匪浅。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冷璐老师为大家带来下午的第二场讲座,讲座题为《儿童哲学探究中的提问和对话策略:基于Robert Fisher和Philip Cam的研究》。

    首先,冷老师为大家介绍了Robert Fisher的《教儿童学会思考》,并提出在儿童哲学教育施展过程中,要注重通过提问和对话来发展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冷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从“什么是对话”“什么是哲学对话”“对话的创造性和质量”和“苏格拉底式探究”等问题入手,细致地讲解了对话与团体探究之间的关系并深刻探究了“对话式教与学”的优势与创新意义。

    接着,冷老师介绍了Philip Cam提出的20个儿童思考工具,这些工具包含了想象、建议、理由等初级工具,涵盖议题、反例、价值与概念、假设和分歧等中级和高级工具。为了使同学们对工具包的使用有进一步的理解,冷老师通过举例和提问,向同学们介绍了何谓事实型问题(F)、价值型问题(V)和概念型问题(C)。

    最后,冷老师就本次讲座的内容和重点作出了总结。冷老师认为,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需要提供明确的、优质对话的示范和框架来帮助儿童内化和提高对话与探究的技能。冷老师认为儿童哲学的魅力在于对“存善爱人”和“求真爱智”的追求,同时勉励大家共同努力,可以在借鉴夏威夷儿童哲学实践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儿童哲学模式。



撰稿人:朱竟榕、李双双


上一篇: 厦门大学“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活动回顾(二) 下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231期讲座回顾丨钟海连:《关于文化管理的哲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