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官网

厦门大学“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活动回顾(四)

时间:2021年07月09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202177日,“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进入第四天的活动。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郑敏希老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杨妍璐老师、上海平和教育集团儿童哲学研究室的颜志豪老师以及上海哲学俱乐部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三场儿童哲学的专业理论讲座和一场儿童哲学观摩课。

上午八点半,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郑敏希老师带来了今天的第一场讲座——《儿童哲学:作为道德教育转型的一种新尝试》。讲座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道德教育的现状与转型;道德教育与关怀性思维;道德教育与团体探究;跨学科的道德教育。

郑老师首先提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不断地更新知识的,并且生命之间相互依赖”的观点。其次,郑老师对“道德教育的现状与转型”进行了介绍。郑老师指出,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呈现出外在化和知识化的趋势,采用的手段却仍然以传统的教育手段,即以训诫和节制欲望为主。这个现象表明我们的道德教育需要转型。郑老师认为道德教育与关怀性思维紧密相关。儿童哲学所提高的“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和“关怀性思考”这三种能力等同于古希腊的真、善、美。个人在关怀自我、他人、世界的过程中,与他人、周遭世界、过去及未来建立起关系。儿童哲学可以让封闭的、现成的人变为开放的、生成的人,有助于道德教育的推动。再次,郑老师对道德教育与团体探究的关系进行了阐释。郑老师指出,探究团体是一种自然团体,采用的是分享式探究。团体探究可以突破个体探究者的诸多局限性,不断地趋于真理。郑老师介绍了“杜威的五步法”和“IAPC探究五阶段模式”,并指出它们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最后,郑老师谈到了跨学科的道德教育,她认为道德教育可以利用儿童哲学的方法,与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等学科进行结合。


上午十点半,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杨妍璐老师带来了今天的第二场讲座——《智慧的发生:幼儿园与儿童哲学》。讲座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我们的处境;第二,为什么在幼儿园做儿童哲学;第三,怎么做儿童哲学。

我们面临着什么?杨老师指出,我们处于一个数字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在数字化的时代,人们力图去寻找确定性,但是却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教育方面,目前的教育呈现高度的均质化现象,这不利于儿童自主性和创新性思考。儿童哲学是一种为不确定性辩护的教育,它可以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关怀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等,这些思维能力在数字化时代是被需要的。

为什要在幼儿园做儿童哲学呢?杨老师指出,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幼儿园通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在幼儿园的经历肯定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决定他们未来生活的方向。这意味着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往往是重大的。

怎么在幼儿园里做儿童哲学呢?杨老师认为,应考虑空间、时间、人数、年龄和准备材料这几个因素。杨老师还指出,儿童哲学在幼儿园中有不同样态,比如在谈话课、绘本课上固定的哲学活动,渗透到五大领域的活动与课程之中,环境创设,哲学教室,哲学区角,家园共有,办园理念,园所文化等样态。本场讲座顺利结束。



上海平和教育集团儿童哲学研究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哲学项目导师颜志豪老师为大家带来下午的第一场讲座,讲座题为《儿童哲学的入口:交谈的发生及其条件》。

颜老师的讲座围绕着“如何教小朋友做哲学”以及“需要给小朋友做哲学创造什么条件”这两方面展开。

首先,颜老师对传统教学模式与儿童哲学授课模式进行了对比。传统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的“单口相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缺乏交流。对比传统课堂生态,在儿童哲学课堂上,老师将“由大变小”,仅充当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将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在充满交谈的课堂上,立体、多元、开放是课堂的主要特点。

接着,颜老师围绕“安全感”、“真实表达”、“倾听”三个关键词,对促进课堂交谈现象的发生条件、技巧与操作进行解析。“安全感”,即老师要解除外在权威;“真实表达”,即鼓励学生输出个人经验;“倾听”,即教学生如何设身处地与交谈者进行对话,使得谈话能达到“连接共同生活”的目的。

最后,颜老师鼓励大家创造场合,给儿童营造交谈环境。交谈不仅发生在课堂,更贯穿于校园,同时也可以发生在视频号、哲学墙、哲学论辩赛、哲学课视频等平台。舒适的平台既给儿童创造了愉悦的交谈环境,又提供了交流契机。

在提问环节,既有来自家长的困惑,如“如何通过绘本与孩子进行沟通”、“如何让孩子提高共情能力”;又有出自专职教师的发问,如“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总结”、“教师在选择授课材料时应注意什么”;更有源自学生的疑惑,如“为什么有学校”、“为什么要写作业”等问题。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颜老师都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和耐心的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下午5时,颜志豪老师携手哲学俱乐部的同学们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儿童哲学观摩课,课堂的主题为《咖啡厅里的全球正义》。

同学们讨论的是咖啡厅里的正义问题,该问题源自《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中的“雀巢咖啡馆”。故事说的是Erik在一家雀巢咖啡馆里喝咖啡,咖啡馆老板通过过度剥削员工,既降低了咖啡的价格又获得了丰厚的收益。由此,引申出顾客是否成为老板剥削工人的“帮凶”、工人是否自愿接受剥削、面对这样的剥削行为,顾客是否需要抵制这家咖啡厅等问题。

颜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思考,并让同学们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是否需要抵制这家咖啡馆意见并不一致。有的同学认为不在这家咖啡馆买咖啡可能使这家店的员工失业,这些员工能有吃有住总比没有工作强;有的同学认为咖啡厅老板的行为既合理又合法;有的同学则认为老板此举虽合法却不合理;对这家咖啡厅持抵制态度的同学则认为继续在这家店买咖啡是对这个老板过度剥削的纵容,对其他咖啡店不公平。

其中,王玥婷同学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雀巢咖啡店老板抓住了非洲员工的弱点,逼迫他们同意在极低的待遇下为自己工作,在明明有丰厚的利润的情况也不改善这些员工的待遇,是一种过度剥削和不公正的行为。我们应该抵制这种行为,不让社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让更多底层的员工有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才是正义的做法。”

最后,颜志豪老师对本次讨论课进行了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表扬。

哲学俱乐部的同学们活泼、机敏,在讨论中,唇枪舌战、毫不示弱,将思辨精神贯穿课堂始终。课后,参与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本次课堂给予称赞,本次观摩课圆满结束。



撰稿人:朱竟榕、李双双



上一篇: 厦门大学“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活动回顾(五) 下一篇: 我系两篇学位论文获评2020年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