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官网

厦门大学2021年“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工作总结

时间:2021年07月19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20217410日,“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暑期学校由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主办,bwin必赢中国官网、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和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承办。本次暑期学校采取腾讯会议和B站平台线上直播教学模式,邀请国内外知名儿童哲学研究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正式学员153人,其中学士及本科生64人、硕士及硕士生73人、博士及博士生16人。学员来自于4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69个不同的学校和单位。本次暑期学校包括专家讲座、教学观摩课、学员展示课这三类活动,各种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超过二万人次,响应热烈。本次暑期学校的内容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呈现了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课程的安排充分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色,为期四天的专家讲座与教学观摩课后,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学员展示课,让学员有机会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践本次暑期学校达成了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和哲学爱好者关注儿童哲学,了解儿童哲学,学会儿童哲学的教学方法的目标,进一步扩大了儿童哲学的共同研究团体,为儿童哲学在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一批种子老师发挥了作用。


1.专家讲座(13场)

202174日上午八点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古秀蓉教授带来了《化教为交:儿童哲学的平民化身教与方法论价值》的讲座。古教授的讲座包含四个部分的内容:化“教”为“交”:p4c课程的改革;“平民化”身教:化理论为德行;哲学家教育法:化理论为方法;最后的总结。古教授在第一部分提出,传统的“教”,是将儿童置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交”意味着交流、交互等,在此之中,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交流主体。古教授认为“化教为交”有着诸多好处,例如它可以融知与行,让儿童学会在群体中学会分享、发言和关爱他人等,有利于儿童在社会中生活、思考和创新。在实现形式上,“化教为交”可以大小相联,即大学生与儿童、大哲学与小哲学、优秀传统与个体经验等相互联系。在第二部分,古教授指出,“平民化”的教育理想一直存在,要化理论为德行,化理论为方法,知行一致。在第三部分,古教授阐释了“哲学家教育法”的六个原则,指出需要理论与实践并行,校内与校外连通,强调要体验优先、以学定教。最后,古教授指出,在教育关系中,要保持谦虚,不断在实践探索,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心与心的在场连接。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刘学良带来了74日上午的第二场讲座,主题为《儿童何以做哲学——对儿童哲学教育模式的哲学考察》。刘学良老师从三个部分展开了讲座。在第一部分,他从儿童哲学的缘起、四种代表性的儿童哲学形式、儿童哲学何以可能、儿童哲学的基本问题四个方面对讲座主题进行了一个铺垫和引入。

在第二个部分,他提出了儿童哲学中存在的三组二元对立:儿童与成人的对立,思维和知识的对立、个人和群体的对立。就儿童与成人的对立而言,儿童与成人是一个发展过程的连续统,并非对立关系。成人作为先行者,有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上的优势,却不构成对儿童的绝对堡垒。关于知识与思维对立,刘学良老师指出,二者并非对立关系。将这一观点适用于儿童哲学中,即儿童哲学并非以教儿童以哲学性的知识为目的,而是试图让儿童成为思考游戏的参与者,让儿童去做哲学,最终提高其反思和评价能力。关于个体和群体的对立,刘学良老师指出,二者也并非对立关系。传统课堂将每一个学生变成孤立的个体,这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儿童在做哲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相互批判、彼此辩护,这有利于儿童学会团体协作。

在第三个部分,刘学良老师借助蒂莫西·威廉姆森提出的9个从事哲学研究的方法和特征对“如何深入做儿童哲学”进行了阐释,并指出,做好儿童哲学需要提高教师的哲学素养。


74日下午的第一场讲座是由台湾辅仁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潘小慧教授的《儿童哲学探究团体中的提问与思考》。潘老师以法国哲学家奥斯卡柏尼菲所言的“思考是孩子的游戏,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开启了本次讲座。

首先,潘老师就儿童哲学探究团体内部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在此团体当中,师与生、成人与儿童之间应当互为对话者、互为主体,这二者之间是合作者与伙伴关系。潘老师还划分了儿童哲学授课过程中的两种提问的问题类型,一是事实性问题,即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探究性问题,即为什么的问题。

接着,潘老师以《你喜欢自己哪一点》绘本为例,给同学们示范了在儿童哲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提问和思考。“面对小女孩的提问,红鹤喜欢的是自己的双腿、长颈鹿喜欢自己的脖子、鲸鱼喜欢自己的喷气孔、大象喜欢自己的鼻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那你喜欢自己哪一点呢?为什么呢?”潘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不断提问,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与交流。潘老师认为该绘本透过简单的句子引出不同的答案,充满了哲思、童趣和想象力,适合作为教育绘本与小学生们共读。此外,潘老师介绍了《萨其到底有没有小鸡鸡》、《灰王子》、《顽皮公主不嫁人》、《朱家故事》等有利于帮助学生们破除刻板印象的绘本。

最后,潘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推进下一个问题”“要重视孩子的思考过程还是思考结果”“该不该对孩子的思想进行评价”“如何引导内向的孩子打开心扉”等问题一一作了回应与解答,大家受益匪浅。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冷璐老师为大家带来74日下午的第二场讲座,讲座题为《儿童哲学探究中的提问和对话策略:基于Robert FisherPhilip Cam的研究》。

首先,冷老师为大家介绍了Robert Fisher的《教儿童学会思考》,并提出在儿童哲学教育施展过程中,要注重通过提问和对话来发展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冷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从“什么是对话”“什么是哲学对话”“对话的创造性和质量”和“苏格拉底式探究”等问题入手,细致地讲解了对话与团体探究之间的关系并深刻探究了“对话式教与学”的优势与创新意义。

接着,冷老师介绍了Philip Cam提出的20个儿童思考工具,这些工具包含了想象、建议、理由等初级工具,涵盖议题、反例、价值与概念、假设和分歧等中级和高级工具。为了使同学们对工具包的使用有进一步的理解,冷老师通过举例和提问,向同学们介绍了何谓事实型问题(F)、价值型问题(V)和概念型问题(C)。

最后,冷老师就本次讲座的内容和重点作出了总结。冷老师认为,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需要提供明确的、优质对话的示范和框架来帮助儿童内化和提高对话与探究的技能。冷老师认为儿童哲学的魅力在于对“存善爱人”和“求真爱智”的追求,同时勉励大家共同努力,可以在借鉴夏威夷儿童哲学实践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儿童哲学模式。



75日上午十点半,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张娅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儿童哲学视域的童话叙事伦理》的讲座。

在讲座的导入环节,张老师对上一节的观摩课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第一,张老师分析了此次线上观摩课的优点,以及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间的控制,线上反馈的收集等等。第二,她说明了整个观摩课的逻辑框架是“魔法情景引入-问题1(柏拉图的古格斯戒指)-问题2-问题3”的模式。

张老师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讲座的主体部分。第一,童话是一种叙事文本。在童话世界,没有具体的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从前……”、“很久很久以前……”等等是童话的经典叙事方式。童话故事通过运用转喻、隐喻等方式,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二,童话的叙事功能具有伦理倾向。叙事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一种“变化”,推动童话故事情节的发展。叙事以伦理价值为导向,本身就体现为一种情感、思想。第三,童话的叙事语法是情节。情节与时间、空间、任务有关,究其根本性而言是“因果”。并且情节的发展是为了善的价值而服务的,《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能反映出人们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以及人们对美好的向往。第四,童话是一种叙事伦理。张老师认为柏拉图的古格斯戒指可以改编为一个适合团体探究的童话故事,她鼓励大家做这方面的尝试。在张老师看来,“我该如何行动?”“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等等都是伦理学讨论的问题,具有鲜明的伦理叙事特征。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学员们就如何开展团体探究活动、如何选择童话文本等问题与张老师进行了交流。本场讲座顺利结束。

75日下午两点半,上海市燎原双语学校的李筱彤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下午的第一场讲座,讲座主题为《聚焦儿童哲学的批判性思维培养》,讲座分为四个主要内容:儿童哲学之能力培养;聚焦批判性思维;教学工具/策略/案例的应用;资源推荐。

首先,李老师指出儿童哲学注重培养的四项思维能力分别是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关爱性思维、合作式思维。对于批判性思维,李老师从大脑的认知水平、批判性思维的词源和含义、思维的结构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六大核心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就是从延缓判断达到最佳判断的一个过程。接着,李老师介绍了“反思工具—Tag”和“NEWS方向盘反思工具”等多种批判性思维工具,并概括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详细讲解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两种主要路径,即隐性路径和显性路径。随后,李老师讲述了思维游戏和数学游戏等培养儿童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案例,分享了关于将儿童哲学与国学相结合的经验,并给大家介绍了与儿童哲学批判性思维相关的研究和文献资料。

最后,李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教育的四层境界,强调儿童哲学教育要兼并哲学素养和教育实践,实现从工具价值到人本价值的转变。同时,李老师提醒大家要学以致用,尝试利用反思工具—Tag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和反思,本场讲座顺利结束。

75日下午四点半,广西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的夏福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挖掘国学中的经典故事,培养儿童的国学兴趣》的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挖掘《诗经》中的历史典故;读懂《周易》中的历史人物;讲好《春秋左传》中的历史故事。

课程开始,夏老师给大家解读了诸多《诗经》当中的名句及其相关的历史典故,并揭示其蕴含的哲理。如《国风·魏风•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国风·邶风·柏舟》中的“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国风·齐风·东方未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国风•卫风•淇奥》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夏老师指出,《诗经》中的这些句子和典故传达着洁身自好、淡泊明志、安贫乐道、尽忠职守等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这些有趣的句子和典故,能够激发儿童阅读经典的兴趣,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经典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从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接着,夏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周易》的基础知识,以及宋代学者杨万里的《诚斋易传》一书的特点,该书使用丰富的历史典故来说明《易经》中的事理。夏老师指出,通过书中有趣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能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把握《易经》中的深刻哲理。

最后,夏老师给大家讲解了《春秋左传》的概要和特点,《春秋左传》善于描绘战争和铺叙辞令,其中的诸多战争故事哲理丰富,寓意深远,可以成为儿童哲学的重要素材。夏老师让大家认识到了儿童哲学与国学相结合的意义、重点和方式,本场讲座顺利结束。


76日早上八点半,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高振宇老师带来了主题为《从儿童哲学到教师哲学:内涵、挑战与路径》的讲座。高老师从教师哲学的背景、内涵以及实践路径等多种角度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儿童哲学中关于教师哲学的教学理念。首先,高老师介绍了关于儿童哲学与教师哲学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二者之间的关系。高老师还从教学品质、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和教学技能等方面探讨了儿童哲学教师专业资本的概况及对教师哲学的反思。针对当前教育哲学的现状,高老师指出,为了让哲学和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哲学和哲学家必须做出转变,实现课程设计和教师培养的转型。接着,高老师探讨了教师哲学的概念和特征,总结出了教师哲学的三重内涵:教师哲学是面向教师的哲学Philosophy for Teachers);教师哲学是与教师一起做哲学Philosophy with Teachers);教师哲学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哲学Philosophy of Teachers)。最后,高老师探讨了教师哲学的主要实践路径,一是哲学家驻校园(Philosopher in Residence),即哲学家亲自进入学校,通过灵活多变的教育实践,以亲密的关系与校内师生开展持续性的哲学活动,高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行策略。二是教学哲学陈述(Teaching Philosophy statement),即教师个人关于教与学的信念及价值观,以及教学目标、方法、具体案例和评价等方面的陈述。高老师主张将教学哲学陈述融入到教师哲学之中。在最后的交流环节中,大家纷纷就教师哲学的相关问题与高老师进行了交流。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76日上午十点半,来自韩国哲学咨询学会的金汝珍老师带来了主题为《韩国哲学践行的现状与展望》的讲座,讲座聚焦于韩国的哲学践行的含义、现状、特点及其未来的走向。

首先,金老师探讨了哲学践行与儿童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和途经,介绍了韩国相关的哲学教学项目和哲学践行在韩国的发展状况。哲学践行包括哲学教育、哲学咖啡、哲学咨询、哲学治愈四个方面,哲学咨询和哲学治愈在韩国比较盛行。韩国从事哲学践行的研究主体主要有哲学研究学会和从事哲学研究的大学,如韩国哲学相谈治疗学会、韩国哲学咨询学会、西江大学研究生院哲学咨询专业、庆北大学研究生院人文咨询学系等。

其次,金老师具体介绍了这些学会和大学的相关教学活动、研究成果和教师成员的情况。在出版物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韩国哲学相谈治疗学会创办的期刊《哲学践行与咨询》、韩国哲学咨询学会出版的《哲学咨询丛书》和《哲学咨询方法论》等。在理论上有朴炳俊的超越技法和金汝金的空心治愈等多种理论。金老师侧重阐释了她的空心治愈理论。最后金老师就哲学践行未来的体系、发挥的作用、就业市场以及如何塑造韩国型哲学践行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设想。

在交流环节,大家就哲学践行的含义、方法和项目等问题热情地向金老师提问,金老师都一一进行了解答,本场讲座顺利结束。


76日下午两点半,来自杭州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孙丽丽老师带来了下午的第一场

讲座——《好奇与探索:科学课堂渗透儿童哲学的意蕴与途径》。讲座从三个方面展开:科学与哲学的内在关系;儿童哲学之于科学教育的价值;科学课堂与儿童哲学的整合渗透。

首先,孙老师对科学与哲学的内在关系进行了阐释。孙老师指出,科学和哲学虽然在知识体系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二者仍然有诸多相同之处,例如两者都是求知活动、都是对世界的探究、都涉及自我修正的过程、其目标都在于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随后,孙老师谈到了儿童哲学对于科学的价值。孙老师认为,儿童哲学可以培养儿童的关怀性思考、创造新思考、批判性思考、交往沟通和团体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最后,孙老师从科学的概念层面,科学的探究或方法层面,科学的态度层面分别说明了科学与儿童哲学的整合渗透。我们在科学的概念层面,可以借助对哲学概念的学习来推进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在科学的探究或方法层面,应当构建非良构课堂;在科学的态度层面,可通过儿童哲学的精神及探究共同体的运作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至此,本场讲座顺利结束。


77日上午八点半,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郑敏希老师带来了今天的第一场讲座——《儿童哲学:作为道德教育转型的一种新尝试》。讲座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道德教育的现状与转型;道德教育与关怀性思维;道德教育与团体探究;跨学科的道德教育。

郑老师首先提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不断地更新知识的,并且生命之间相互依赖”的观点。其次,郑老师对“道德教育的现状与转型”进行了介绍。郑老师指出,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呈现出外在化和知识化的趋势,采用的手段却仍然以传统的教育手段,即以训诫和节制欲望为主。这个现象表明我们的道德教育需要转型。郑老师认为道德教育与关怀性思维紧密相关。儿童哲学所提高的“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和“关怀性思考”这三种能力等同于古希腊的真、善、美。个人在关怀自我、他人、世界的过程中,与他人、周遭世界、过去及未来建立起关系。儿童哲学可以让封闭的、现成的人变为开放的、生成的人,有助于道德教育的推动。再次,郑老师对道德教育与团体探究的关系进行了阐释。郑老师指出,探究团体是一种自然团体,采用的是分享式探究。团体探究可以突破个体探究者的诸多局限性,不断地趋于真理。郑老师介绍了“杜威的五步法”和“IAPC探究五阶段模式”,并指出它们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最后,郑老师谈到了跨学科的道德教育,她认为道德教育可以利用儿童哲学的方法,与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等学科进行结合。


77日上午十点半,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杨妍璐老师带来了今天的第二场讲座——《智慧的发生:幼儿园与儿童哲学》。讲座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我们的处境;第二,为什么在幼儿园做儿童哲学;第三,怎么做儿童哲学。

我们面临着什么?杨老师指出,我们处于一个数字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在数字化的时代,人们力图去寻找确定性,但是却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教育方面,目前的教育呈现高度的均质化现象,这不利于儿童自主性和创新性思考。儿童哲学是一种为不确定性辩护的教育,它可以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关怀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等,这些思维能力在数字化时代是被需要的。

为什要在幼儿园做儿童哲学呢?杨老师指出,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幼儿园通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儿在幼儿园的经历肯定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决定他们未来生活的方向。这意味着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往往是重大的。

怎么在幼儿园里做儿童哲学呢?杨老师认为,应考虑空间、时间、人数、年龄和准备材料这几个因素。杨老师还指出,儿童哲学在幼儿园中有不同样态,比如在谈话课、绘本课上固定的哲学活动,渗透到五大领域的活动与课程之中,环境创设,哲学教室,哲学区角,家园共有,办园理念,园所文化等样态。本场讲座顺利结束。

上海平和教育集团儿童哲学研究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哲学项目导师颜志豪老师为大家带来77日下午的第一场讲座,讲座题为《儿童哲学的入口:交谈的发生及其条件》。

颜老师的讲座围绕着“如何教小朋友做哲学”以及“需要给小朋友做哲学创造什么条件”这两方面展开。

首先,颜老师对传统教学模式与儿童哲学授课模式进行了对比。传统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的“单口相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缺乏交流。对比传统课堂生态,在儿童哲学课堂上,老师将“由大变小”,仅充当组织者的角色,而学生将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在充满交谈的课堂上,立体、多元、开放是课堂的主要特点。

接着,颜老师围绕“安全感”、“真实表达”、“倾听”三个关键词,对促进课堂交谈现象的发生条件、技巧与操作进行解析。“安全感”,即老师要解除外在权威;“真实表达”,即鼓励学生输出个人经验;“倾听”,即教学生如何设身处地与交谈者进行对话,使得谈话能达到“连接共同生活”的目的。

最后,颜老师鼓励大家创造场合,给儿童营造交谈环境。交谈不仅发生在课堂,更贯穿于校园,同时也可以发生在视频号、哲学墙、哲学论辩赛、哲学课视频等平台。舒适的平台既给儿童创造了愉悦的交谈环境,又提供了交流契机。

在提问环节,既有来自家长的困惑,如“如何通过绘本与孩子进行沟通”、“如何让孩子提高共情能力”;又有出自专职教师的发问,如“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总结”、“教师在选择授课材料时应注意什么”;更有源自学生的疑惑,如“为什么有学校”、“为什么要写作业”等问题。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颜老师都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和耐心的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2. 儿童哲学观摩课(3场)

75日上午9点,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张娅老师和10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们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儿童哲学观摩课——《魔法世界的秩序》。课程伊始,张老师通过“我被魔法封印了”的小情境引入话题。参与课程的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张老师的情景中。随后,张老师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引导小朋友们展开对于魔法、秩序、幸福的思考与讨论。在回答张老师提出“如果大家都有可以封印其他人的魔法,那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的问题时,小朋友们围绕穿越时空的魔法展开想象。有的小朋友认为“如果我们拥有穿越时空的魔法,那么将会分不清诗人是什么朝代的”;有的小朋友则会担心不能回到现在的生活世界。“魔法世界如何正常运行?是魔法能力还是其他?”是张老师提出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中,有的小学生认为魔法世界的运行还需要依赖人的品格,如善良、诚信。在此基础上,张老师引导大家思考第三个问题,即“如何维护魔法世界的秩序?”。小朋友从消除世界的不平等、建立奖惩制度、团结他人等方面进行了回答。

最后,张老师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即人们的生活世界是需要秩序的,需要反思自己能不能、以及如何带来幸福、维护世界的秩序。

76日下午四点半,来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张晗老师与6名小学生围绕孙悟空存在吗?这一主题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儿童哲学观摩课。

首先,张老师给小朋友们播放了真假美猴王视频,并通过提问孙悟空存在吗?的方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们积极发言,有的认为孙悟空不存在,有的认为孙悟空存在。张老师追问你们的理由是什么?来让小朋友们为自己的结论寻找理由。有的小朋友认为“孙悟空是存在的,因为他可能在过去存在,但是死了,所以我们现在就看不见他。”有的小朋友认为“孙悟空不存在,因为孙悟空是人们想象的结果,而且猴子不会飞也不会说人话。”在这一环节,小朋友们讨论积极,一边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证据支撑,一边反思自己的结论是否可靠。张老师指出,通过小朋友们的讨论,可以看出存在有两层含义:作为艺术角色的存在和作为现实人物的存在。作为艺术角色,孙悟空存在;作为现实人物,孙悟空的存在值得怀疑。

接着,张老师让小朋友们思考自己的感官是否可靠?这个问题。顺着这一问题,张老师问道:恐龙、圣诞老人、天使、幽灵、小矮人、祖冲之、李时珍、莫扎特等存在吗?为什么?小朋友们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回答。面对小朋友们给出自己的回答,张老师用如果...你还这样认为吗?这种句式让小朋友们再次反思自己的结论和理由。

然后,张老师给出了许多例子,如你昨晚的头疼、他人的头疼、数字7、红色(你心中)、红的感觉等,让小朋友们对他们的真实度进行打分。面的小朋友们的回答,张老师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小朋友们不断反思自己的结论和理由。

最后,张老师强调,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可以运用思想工具包里的工具,如是什么、理由、假如、推断、举正/反例等来帮助思考。至此,本次观摩课顺利结束。

77日下午5时,颜志豪老师携手哲学俱乐部的同学们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儿童哲学观摩课,课堂的主题为《咖啡厅里的全球正义》。

同学们讨论的是咖啡厅里的正义问题,该问题源自《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中的“雀巢咖啡馆”。故事说的是Erik在一家雀巢咖啡馆里喝咖啡,咖啡馆老板通过过度剥削员工,既降低了咖啡的价格又获得了丰厚的收益。由此,引申出顾客是否成为老板剥削工人的“帮凶”、工人是否自愿接受剥削、面对这样的剥削行为,顾客是否需要抵制这家咖啡厅等问题。

颜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思考,并让同学们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是否需要抵制这家咖啡馆意见并不一致。有的同学认为不在这家咖啡馆买咖啡可能使这家店的员工失业,这些员工能有吃有住总比没有工作强;有的同学认为咖啡厅老板的行为既合理又合法;有的同学则认为老板此举虽合法却不合理;对这家咖啡厅持抵制态度的同学则认为继续在这家店买咖啡是对这个老板过度剥削的纵容,对其他咖啡店不公平。

其中,王玥婷同学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雀巢咖啡店老板抓住了非洲员工的弱点,逼迫他们同意在极低的待遇下为自己工作,在明明有丰厚的利润的情况也不改善这些员工的待遇,是一种过度剥削和不公正的行为。我们应该抵制这种行为,不让社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让更多底层的员工有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才是正义的做法。”

最后,颜志豪老师对本次讨论课进行了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表扬。

哲学俱乐部的同学们活泼、机敏,在讨论中,唇枪舌战、毫不示弱,将思辨精神贯穿课堂始终。课后,参与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本次课堂给予称赞,本次观摩课圆满结束。

3. 学员展示课(14场)

78日早上八点半,林杰同学为大家带来了第一堂儿童哲学展示课,其主题为如何知道自己没有在做梦》。首先,林同学通过“唱反调”的互动小游戏调动孩子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并且林同学以视频《梦境中的爱丽丝》为引入,让学生们从视频中的环境、人物、情节三个方面复述一遍视频中所讲的故事,并提问“你做过最真实的梦是怎么样的?”同学们纷纷分享出了自己做过的最真实的梦。接着,林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庄周梦蝶”和“南柯一梦”的典故,并向学生们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是梦境还是现实呢?”“主人公可以区分出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呢?理由是什么?”学生们从不同角度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林同学总结了学生们的答案并进一步追问“我们是否具有区分梦境和现实的能力?”最后,林同学总结并肯定了学生们的回答,鼓励学生们多进行交流和思考,给学生们布置了相关的课外思考问题。

厦门大学的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和厦门城市学院职业教育中心的李慧老师对课程进行了点评。曹剑波教授认为本次课程设计比较完整,课件精美,课堂过程中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建议林同学对课程时间的安排能更合理一些,并多聚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陈玲教授对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课堂的组织进行了肯定,同时建议林同学在课程中使用更多的激励语言和插入适当的过渡环节。李慧教授从教育学的角度对课程的完整性和课堂的组织效果进行了肯定,并针对教案的图片和文字等细节提出了相关建议。


78日九点四十五分,沈鑫同学带来了上午的第二场儿童哲学展示课,主题为《从出逃的金钱豹说起》。在课程开头,沈同学通过让学生们用动物来进行自我介绍的方式引入了杭州动物园金钱豹出逃的新闻,沈同学收集和梳理了学生对该新闻的疑问,并选取了五个问题与学生们进行详细的讨论。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金钱豹要从动物园出走?”学生们认为可能是因为金钱豹吃不饱,想出去觅食;可能是为了自由;也可能是在动物园住腻了。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是它们,离开动物园后你会做什么?”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金钱豹的捕食、居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了思考。第三个问题是“面对从动物园出走的动物,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们就金钱豹的生活空间、金钱豹的身体状况、找出金钱豹的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第四个问题是“如果你是动物,你会住在哪?”学生们的回答各有不同,有的愿意住大自然,有的愿意住动物园。沈同学肯定了学生们的答案并指出:“选择在动物园还是在大自然生活,其实是不同的生活方式,是选择温馨、安稳还是挑战、自由的生活方式,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抉择。”

在点评环节,曹剑波教授指出课程的选题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生动有趣,但是课程设置的讨论问题需要再集中和深入一点,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起来。陈玲教授认为授课过程比较顺畅,但是课程所体现的哲学问题不够明显,课程缺少刺激物,问题与问题之间缺少逻辑连贯。李慧老师对沈同学的口语表达、与学生的互动表现进行了肯定,并建议在教学目标和问题意识上进一步完善。



78日上午十一点,李欢同学以绘本《没有耳朵的兔子》为题材开展了一堂P4C儿童哲学展示课。首先,李同学让学生们参与“手口不一样”的小游戏,让同学们思考“手口不一样”的原因,并引入了主题绘本《没有耳朵的兔子》,让学生们观看并说出绘本中的角色及其人物性格。绘本中的一只兔子因为没有耳朵而受到其他兔子和其他动物的排挤和歧视。学生们都认为这些歧视他人外貌的动物是霸道、不友好和自私的,没耳朵的兔子应该勇于反抗,拒绝这种霸凌。李同学接着问:“我们对待没耳朵的兔子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们认为我们要一视同仁,要接纳这只没耳朵的兔子。李同学让学生们针对故事再进行思考,学生们进行了多种假设,李同学进一步追问:“作为少数的没耳朵的兔子受到了这样的对待,是公正的和应该的吗?”在学生们回答完之后,李同学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假如我们的生活是黑白的画面,我们会变得很单调,所以我们对待不一样的人要学会宽容和接收,包容多样性。最后,李同学引导学生们利用多种反思思维对本次课程进行了反思。

在点评环节,曹剑波教授指出,课程的选题、刺激物都比较合适,李同学在课堂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曹教授建议林同学可以将问题再深入一点,结合社会问题来谈论。陈玲教授认为,教学环节的设计、李同学的语言表达和课堂组织方面表现不错,建议李同学规划好课程时间,更多关注孩子的表现,将四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整个课堂当中。李慧老师肯定了课程的教案设计、教学重点和思维导图,并建议李同学处理好在提问的过程中出现的沉默状况,在语言方面要尽量声情并茂,可以多运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突出重点。


78日下午两点半,来自江南大学的吕冰琳同学给大家带来下午的第一堂展示课,主题为《怎样才算是知道》。课程伊始,吕老师让同学们以“我叫……我知道……”做一个自我介绍。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吕老师播放了“濠梁之辩”短片,并向同学们提问:“你赞同庄子的观点还是惠子的观点?我们能够知道鱼快乐吗?”赞同庄子观点的同学认为通过观察和我们对其他动物的认识,再借助仪器的测量,我们可以知道鱼的快乐。赞同惠子观点的同学认为主体不同、物种不同、行为的反应模式不同,我们无法确凿地知道鱼是否快乐。吕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

接着,吕老师和同学们进入了“糖果分享时刻”,吕老师吃掉了一个大白兔奶糖,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刚刚吃的糖是什么味道的吗?”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吕老师说:“大家有没有发现,说能知道糖果味道的同学,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判断的。这些是很好的证据,但你依然无法直接体会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所以,你究竟是知道老师吃的糖果是甜的,还是相信老师吃的糖果是甜的呢?”同学们陷入思考。

最后,吕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个公式“K=JTB”,公式的全称为“knowledge=justified true belief”,意思是指“相信”,要经过验证,才能变成知道。吕老师让同学们回顾自我介绍时使用过的句子,并用上JTB框架,说明为什么自己“知道”。有的同学举例说:“我知道地球是圆的,因为麦哲伦进行过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最终,课堂在同学们活跃的讨论氛围中结束。

在点评环节,曹剑波教授认为吕冰琳同学教学目的明确,教态自然,应变能力强,具备成为优秀小学教师的潜质,同时建议吕同学深入对归纳问题、葛梯尔问题的学习,丰富哲学知识。陈玲老师认为吕同学亲和力强,课程伊始让同学们用“我知道”造句,很好地切入课程主题,但对课堂进度的把握以及哲学的基本功、课堂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还待进一步加强。

78日下午三时四十五分,来自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的瞿思嘉老师给大家带来第二堂展示课,主题为《时间是什么》。“大家好,现在是202178日,我是思嘉。”面对同学们,思嘉老师这样介绍自己,并让同学们也做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自我介绍。同学们介绍完毕后,思嘉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开启了对时间的探索之旅。

首先,思嘉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当提到‘时间’你的脑海会想到什么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面对同学们的沉默,思嘉老师让同学们作一幅与时间有关的画。同学们大显身手,纷纷将“时间”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展现在自己的画作上。

接着,思嘉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一个“感知1分钟”的小游戏。思嘉老师告诉同学们:“虽然我们用同样的计时工具,但我们感知到的时间却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心情、心境,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我们对时间的判断。”

最后,思嘉老师播放了一个短片,短片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展示了一个小女孩最终成为一名老人的全过程。思嘉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道课后思考题:如果你有一台时光机,你会选择通向未来还是通往过去?

在点评环节,曹剑波教授认为思嘉老师课程设计完整,教学经验丰富,教态自然,建议思嘉老师引入“绝对的时间”“相对的时间”等哲学概念,延伸课堂深度,在课堂结束部分可加入与时间相关的格言名句对课程内容进行升华。陈玲老师首先肯定了思嘉老师的选题,同时认为思嘉老师组织课堂灵活,很好地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但同时存在教学手段单一、PPT内容不够丰富等不足。对此,陈玲老师建议通过增加游戏、视频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在课程的内容设计上可以对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78日下午五点,来自浙江大学附属小学的葛丽辉老师给大家带来今日最后一堂展示课,课堂的主题为《怎样才能和朋友相处得好》。

首先,葛老师以绘本故事《我在前面》作为刺激物引入课堂,故事以短片的形式呈现。短片播放完毕后,葛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大家认为三个好朋友应该按照个子的高低排队吗?这样公平吗?他们对这样的排队满意吗?”同学们各抒己见。

接着,葛老师将绘本中的排队问题引申至生活中,让同学们思考在面对排队打饭、排队买票、排队上车等问题时自己是如何做的?如何做会公平?有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抽签,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石头剪刀布”的办法。葛老师针对同学们不同的回答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启发,进一步向同学们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交友?怎样实现共同快乐?”同学们畅所欲言。

最后,葛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你和几位好朋友坐火车出去玩,你们都想坐在窗边看风景,该怎么办呢?

展示课结束后,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及李慧老师对本次展示课进行了点评。曹老师首先肯定了葛老师的选题,如何与朋友相处愉快是一个既涉及人生哲学又涉及政治哲学领域的问题,结合排队打饭、买票及公平等问题,延伸了课堂的深度,同时建议葛老师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哲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将绘本阅读课、语文课和儿童哲学课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陈玲老师认为葛老师教态自然,PPT设计精美,课程设计完整,擅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建议葛老师对绘本的哲学意蕴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李慧老师认为葛老师的课堂极具吸引力,能及时给予学生正反馈,值得赞扬,但要注意规范课堂用语,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至此,今日的展示课圆满结束。



79日上午八点半,郑菲博士给大家带来第一堂主题为《我是谁》的儿童哲学展示课。经过简单自我介绍后,郑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开启了一场认识自我的旅行。

首先,郑老师向同学们提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现在有一个恶魔要取走我们所有的身体部位,只留下一个给你,你会留下哪个部位代表自己?”同学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有心脏、大脑、脚和嘴巴等。郑老师接着追问:“那如果由这些不同的部位组合成为一个人,那这个人该听大脑的还是该听哪个部位的呢?”同学们开动脑筋,各抒己见。

接着,郑老师以一系列问题启发同学们对自我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如,“你认为记忆和能力哪个更能代表自己呢?”“如果我突然失去了记忆,不记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我还是我吗?”“如果我突然不会打球了,不会说英语了,我还是我吗?”同学们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郑老师以“忒休斯之船”这个经典的哲学问题结束了本次课堂并引导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在点评环节,bwin必赢中国官网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对此次展示课进行点评。曹教授认为郑老师语言亲切自然,在课堂中能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陈玲教授对郑老师的教态、课程设计及课堂时间的把控等方面表示肯定,同时建议郑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减少对学生的倾向性的评价,可以通过游戏和视频等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使课堂更趋完美。



79日上午九点四十五分,华东师范大学的翟金铭同学给大家带来了今天的第二堂展示课。翟老师将“分粥”事例引入课堂,和同学们就“公平”、“正义”、“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翟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陈宝国分粥”的视频后向大家提问:“你是否赞成视频中主角们的分粥方法?请给出理由。”同学们有的赞同,有的则持反对态度,纷纷罗列出自己的理由。

接着,翟老师请同学们就合理分粥的问题给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提出借助量器分粥、通过选举选出“分粥人”、由主人来分配、谁提出反对意见谁分配等分配方案。翟老师进一步追问:“确定了分粥人之后,我们是否可以相信这个人一定能够把粥分得公正合理呢?”对此,同学们对选举及“高薪养廉”式的分粥方式进行了分析和驳斥。

最后,翟老师对今天的课堂作了总结。翟老师提醒同学们,分配问题不仅关注结果的公正性,还关注过程的公正性;不仅要保证对“物”的分配正义,同时也要关注具体的“情境”和“人”的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正合理”,即更进一步的“正义”。

在点评环节,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对此次展示课进行了点评。曹剑波教授认为翟金铭同学的选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同时曹教授建议翟同学可以就同学们提出的“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陈玲教授认为翟同学课程设计完整,PPT制作精美,是一堂非常用心的儿童哲学课,但同时也存在语速偏快,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等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的谢亚男同学给大家带来了79日上午最后一堂展示课,主题为《我们该如何思考和处理一件事情》。

首先,谢老师以“尾生抱柱”的故事切入,并以“如果你是尾生,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接着,谢老师引用经典及古人对尾生抱柱的不同看法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嵇康及李白等人认为尾生抱柱是信守承诺的做法;而《玉台新咏·古诗八首》等作品则对尾生的做法是默守陈规,不值得推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引起了同学们的积极讨论。

最后,谢老师就《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权”的诠释进行了解析,并将孔子之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之中道思想进行了类比,启示同学们在处理问题时应灵活多变,无过无不及。此外,谢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一道思考题:以自己的生活事件为例,提出针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方法,分析其过度和不及的情形。

课程结束后,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对此次展示课进行了点评。曹教授认为谢同学教学目标明确,表达流畅,语言亲切自然。针对谢同学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的授课方式,曹教授建议使用儿童哲学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加入“write”工具包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陈玲教授对谢同学的选题、教态、语言表达等方面表示肯定,同时建议谢同学丰富教学手段及上课材料,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关怀及创新能力。



79日下午两点半,李月华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下午的第一场儿童哲学展示课,主题为《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首先,李老师通过让每位小朋友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参课的小朋友们建立信任感。然后,李老师带领大家阅读文本材料,并提问:“吃愿意被吃的动物,比吃不愿意被吃的动物更道德吗?”。对此,小朋友们进行了积极的回答。接着,李老师将小朋友们分为两组,分别围绕两个问题“改善动物福利之后,是否就可以吃掉动物?”和“动物没有意识,是否可以吃掉动物?” 展开讨论。两组小朋友在讨论完之后,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李老师对动物伦理进行了相关说明,并对课程进行了总结。

厦门大学的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和厦门城市学院职业教育中心的李慧老师对课程进行了点评。曹剑波教授认为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明确,也使用到“分组”、“记录员”等儿童哲学常用的方法,但是课程内容对参课小朋友而言具有难度,建议课程内容要考虑小朋友的接受水平,所采用的案例需进行本土化改造。陈玲教授对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清晰度进行了肯定,同时建议李老师要增加共同探究的成分,减少讲授成分,对案例材料要深度把握,并增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



79日下午三点四十五分,包晔昀为我们带来了下午的第二场讲座,主题为《你很特别》。包老师以绘本为线索展开了本次展示课的讨论。

首先,包老师给小朋友观看了几页关于星星贴纸和灰点点贴纸的主题绘本,然后询问小朋友“如果你有绘本中的贴纸,会给怎么去贴?”有的小朋友认为,好人应该有星星贴纸,坏人应该有灰点点贴纸。包老师追问:“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小朋友认为,做好事的人就是好人,做坏事就是坏人。其他小朋友补充观点,认为做了坏事但是改正的人也可以得到星星贴纸。有的小朋友认为,只要不做坏事都可以有星星。其他小朋友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的人不能有星星,也不能有灰点点贴纸。小朋友争相发言,课堂的气氛逐步活跃。

接着,包老师给小朋友继续观看了几页绘本,这里描述了一个被贴满灰点点贴纸的木偶。包老师询问小朋友“你们认为这个木头人是好的还是坏的?”。有的小朋友认为“它是好木头人,因为它很可怜,而且也在不断学习,应该给它星星贴纸。”有的小朋友认为“难以说清楚它是好木头人还是坏木头人,因为它没有做好事也没有做坏事。”接着,包老师继续询问小朋友,他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给别人或者被别人贴过星星贴纸或者灰点点贴纸,应不应随便给别人贴贴纸?对此,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加深了对绘本的理解。

然后,包老师又通过绘本给大家介绍了一个贴不住贴纸的木偶。引入了下一个话题——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有的小朋友认为,他想当一个贴的住贴纸的人,因为可以被贴星星贴纸,而且灰点点贴纸也可以鼓励自己不断改进。有的小朋友认为,他要当一个贴不住贴纸的人,因为太在乎他人评价,就会忘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最后,包老师对课堂进行了总结。

厦门大学的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和厦门城市学院职业教育中心的李慧老师对课程进行了点评。曹剑波教授认为本次课程课程目的清晰,气氛活跃,节奏很好,建议包老师对话题的引导可以更深入。陈玲教授认为本次课程互动多,体现了共同探究的精神,建议深化话题的探究,改进课程总结。李慧教授从教育学的角度对课程的完整性和课堂的组织效果进行了肯定,建议包老师要更敏锐地抓住儿童回答中所涉及的哲学话题。

710日的第一堂展示课是张海桐学员带来的《生气汤》,授课对象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张海桐学员向小朋友做了自我介绍,让小朋友们称呼她为“海豚姐姐”;张海桐学员也说明了两点课堂小规矩,鼓励小朋友们在后面的课堂中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在正式的课堂中,张海桐学员以绘本《生气汤》为刺激物和教具,推进课堂各个环节的展开。具体而言,张海桐学员首先亲切地引导小朋友观察绘本封面,了解绘本封面是如何表达“生气”的氛围的。随后,张海桐学员翻开绘本封面,声情并茂地为小朋友讲解了绘本主人翁在学校发生的三件不愉快的事情,以及绘本主人翁回家后不理妈妈,并通过破坏花园宣泄情绪的故事片段。在此过程中,张海桐学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反思自己生活中是否有生气的时候,以及小朋友们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最后,张海桐学员介绍了绘本的主人翁在妈妈的帮助下煮了一锅“生气汤”,疏解了生气的不良情绪的片段。张海桐学员以此为契机,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模拟了一次煮生气汤的过程,鼓励小朋友们分享他们缓解生气的情绪的方法。张海桐学员总结道:“通过今天这次课程,我们了解到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生气时我们要明白自己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处理生气。”


在点评环节,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李慧老师分别对张海桐学员的展示课做了详细的点评。曹剑波教授认为,张海桐学员的展示课以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为对象,授课的选题恰当,教学目的明确,课件准备充分,课堂各个环节很规范,课堂时间控制较好。曹剑波教授建议精简课堂涉及的内容,课堂提问尽量更加专业和深入;解决生气的情绪的方法应该选择更加具体、理性的方法,如远离情境、深呼吸等。陈玲教授为张海桐学员提供了新的完善其课堂的资源,即心理学哲学上的“艾尔玛实验”,并建议张海桐学员更明确地体现哲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维。李慧老师从教育学的专业角度肯定了张海桐学员的课堂设置完整、绘本选择适合授课对象。李慧老师提出一点建议:PPT的设置要与课程内容相匹配。

710日上午九点四十五分,第二堂展示课是由任平学员给大家带来的《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的坠落中反思和隐喻》。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任平学员以一个小视频为导入,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随后,任平学员邀请参与课堂的小朋友阅读伊卡洛斯的神话故事。他在小朋友读完神话故事后,引导小朋友分别对“伊卡洛斯为什么会坠落”“听父母话是不是正确的、有意义的”“如何判断听不听话是正确的?是根据结果还是动机?”“历史生活中有没有伊卡洛斯这样的人?你认为这种人伟大还是悲惨?”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这个过程中,参与课堂的小朋友能够做到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问题。最后,任平学员对课堂进行了总结。

在点评环节,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李慧老师分别对此次展示课进行点评。曹剑波教授首先肯定了任平学员的课堂在吸引学生兴趣方面的工作,认为短视频导入和学生以阅读故事情节的方式参与课堂的效果都很好。曹剑波教授认为任平学员需要提升的地方有三点:第一,问题的设计上需要与主题相关,凸显哲学性。第二,PPT的字体大一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捕捉到关键的信息,并深入。比如学生回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时,还存在着继续讨论与深入挖掘的空间。陈玲教授指出任平学员的展示课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与对话”,鼓励任平学员参与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备课要准备充分,事先预想可能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此外,陈玲教授还就任平学员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哲学专业化的建议,如“好奇”、“自由”、“信仰”等课堂中讨论的概念都与科学研究、科学探索相关。李慧老师认为只有明确目标,才能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总结和评价,因此她建议任平学员完善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同时,李慧老师就任平学员的PPT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口头语、教学内容的一致性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



本次暑期学校的最后一次展示课是由樊荔枝带来的《撒谎》。在课堂正式开始前,樊荔枝学员便与参与课堂的小朋友互动,自称为“荔枝姐姐”,并以“奇思妙想接力游戏”为导入,以绘本故事《这不是我的帽子》为此教学刺激物。这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积极性,发挥了小朋友的想象力,为课堂的主题讨论做了充足的准备。随后,在樊荔枝学员的引导下,小朋友们集思广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什么是撒谎”和“人为什么会撒谎”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供了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可能的回答。并且樊荔枝学员分别提供了三个具体的情景,让小朋友们思考撒谎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撒谎的行为。最后,樊荔枝学员引导小朋友们对“我们可以撒谎吗?”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有的小朋友认为平时不可以撒谎,但是善意的谎言是可以的。有的小朋友认为有时可以撒谎、有时不可以,比如被绑架的时期可以说谎,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其他人。樊荔枝学员还设置了小朋友们的课后自我评价环节,让小朋友们反思自己在课堂中是否有积极发言、参与课堂活动;布置了课后思考题,让小朋友们阅读绘本《我可以撒谎吗?》。

课程结束后,曹剑波教授、陈玲教授、李慧老师对此次展示课进行了点评。曹剑波教授认为这是一次非常优秀的展示课,课程设计严谨、教学目的明确、ppt制作精美、教态自然;值得提升的地方是:第一,情景的设置可以更加具体,比如妈妈不爱吃美味的菜的前提是什么;第二,课程导入环节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相结合。陈玲教授认为教学环节设计很好、小朋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撒谎的界定偏向于伦理学的领域,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撒谎这一概念的定义进行更加明确的分类,比如从撒谎的原因来看是个人因素的,还是外在因素的;从撒谎的动机来看是利他性的,还是利己性的。李慧老师认为课堂互动很好,教学主线明晰、有持续的正反馈,尽可能关注到参与的小朋友。李慧老师建议在称呼上直接叫小朋友的名字更好,尽量引导小朋友更多的表达观点、给出理由。



4.闭幕式活动

在闭幕式环节,厦门大学郑博士对支持此次活动的单位和老师、参与活动的学员、以及幕后工作的同学表示感谢。他提到:“感谢厦门大学、感谢厦门大学研究生学院、宏德基金会、南强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台湾辅仁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韩国哲学咨询学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广西大学bwin必赢中国官网、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暨南大学、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上海燎原双语学校、南京泰晤士学校、厦门故宫小学等单位对暑期学校的大力支持。感谢授课专家潘小慧老师、古秀蓉老师、高振宇老师、金汝珍老师、杨妍璐老师、郑敏希老师、冷璐老师、孙丽丽老师、颜志豪老师、李筱彤老师、张晗老师、张娅老师、夏福英老师、刘学良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感谢曹剑波老师、陈玲老师、李慧老师的精彩点评。我们也要感谢各位学员对厦门大学儿童哲学研究中心和bwin必赢中国官网的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在台前幕后为暑期学校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学生助理。”

最后,郑博士宣布,“全球汉语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云端暑期学校正式落幕,明年再会!”闭幕式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在腾讯会议聊天框、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表示感谢厦门大学、感谢bwin必赢中国官网举办此次活动,大多数学员表示他们经过一周的学习对儿童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收获良多,并愿意继续实践儿童哲学。



5.部分学员心得体会

杨思毅:

第一天,从古老师的讲座学习化教为交,刘学良老师分享了当前儿童哲学的三组二元论,潘小慧和冷露老师强调了儿童哲学教育中的提问。

第二天,张娅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儿童哲学示范课,还给我们分享了童话故事中的儿童哲学,印象深刻令人眼前一亮。李筱彤老师分享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夏福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诗经》《周易》《春秋左传》中的历史故事。

第三天,高振宇老师带来了主题为《从儿童哲学到教师哲学:内涵、挑战与路径》的讲座。高老师从给大家详细讲解了儿童哲学中关于教师哲学的教学理念,深有启发。美丽的金汝珍老师给我们分享了韩国的哲学践行的现状。孙丽丽老师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儿童哲学教育的共通。张娅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孙悟空存在吗”的儿童哲学示范课,这让我也开始思考起来,孙悟空存在吗?

第四天,郑敏希老师分享了将儿童哲学教育作为教学工具运用到道德教育中,杨妍璐老师让我们认识到儿童哲学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要将学习到的东西内化到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工具。颜志豪老师,幽默帅气的给我们解读儿童哲学的入口就是和儿童交谈,通过交谈启发儿童思考。颜老师带来的示范课,我只有一个感叹词,天啊!!太厉害了吧!!

我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研一的时候通过《儿童学概括》这门课,认识到了儿童哲学,从此以后对儿童哲学充满了兴趣。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儿童哲学的魅力又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自己心中也有了疑问,我该怎么快速的系统学习哲学呢?我要怎么掌握儿童哲学的教学方法呢?我要怎么把儿童哲学带到我的学校里呢?等等,谢谢心中的疑问也成为了我未来日子里我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我要努力的把儿童哲学带到我的课堂里,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儿童哲学魅力。

感谢厦门大学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真的由衷感谢,谢谢这几天辛苦付出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感谢。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和你们学习,感恩!


温佳佳:

早先便对儿童哲学感兴趣,但一直都没有许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一看到厦门大学组织的暑期学校,便急急忙忙递送邮件,感谢厦门大学让所有对儿童哲学感兴趣的人都能一并参与,享受这场学术盛宴!作为一个即将入职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也十分渴望能将儿童哲学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思辨的能力。我想,此次讲座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们从各个视角为我们呈现儿童哲学的不同可能性,为我们无哲学背景的参与者解答疑惑提供宝贵的建议,也感谢老师们提供了许多精彩的课堂,让我们看见儿童哲学的落地实践,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严密周到的安排,感谢所有参与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勉励!


思思:

谢谢厦门大学组织这次的儿童哲学讲座,七天收获满满。作为一个线语文教师,这次培训对我的影响很大。学习了哲学课堂的模式,我希望能把这种课堂模式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哲学思维,提高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我觉得在这种课堂中,既要遵循孩子的心身发展规律,又要培养起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还要启发他们的哲学高阶思维。如果这种教学课堂能普行,相信学生们会终身受益。此外,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学生们在思维能力提高的同时,他们的道德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樊荔枝:

感谢厦门大学组织的这次暑期活动,也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你们智慧的结晶。

第一次接触哲学,让我领略到了哲学的神秘,也给我一些人生感悟和启迪。第一次接触儿童哲学教学,打破了我对常规教学模式的认知,帮助我作为老师怎么更好地掌握跟孩子平等对话,让我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参与展示给我带来挑战和压力,第一次上儿童哲学课并且在线上和学生互动,但是我很庆幸我可以参与其中,听到各位老师们的经典点评,让我从中学到见解和教学方法。希望我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谢谢厦门大学和各位老师们。感恩遇见。


青青子衿:

感谢遇见,感恩分享, 让我门外汉感受到儿童哲学的价值和意义、美好。


魏威芬:

第三期厦门大学组织的儿童哲学与实践的暑期课程到10号上午圆满地结束了。欲犹未尽,收获良多。暑期课程有两个环节,前四天是儿童哲学界的研究专家,他们分享了前沿的儿童哲学理论与实践。拓展了新思路,古老师化的思想转变,以平等的姿态与儿童进行交流,互动。实际授课中,儿童需要平等的位置,安全的环境,实现儿童想说——敢说——主动说的目标。颜志豪老师的观摩课程,对我的认知冲击很大,在课堂上有78位学生,他们在表达、思考和逻辑推理上的自信,以及能够合理地反驳不赞同的观点,形成了集体讨论,让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多,点面更全,是儿童哲学团体讨论的魅力。以此同时,我也很焦虑,因见到城市中孩子有如此的教育环境,而城镇或者乡村的教育,他们的课程里是否能够拥有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思考呢?他们何时也能够拥有对课堂问题真正的探究和思考。如果他们也有儿童哲学课程对他们的思维认知的帮忙应该很大吧!

后三天是学员课程分享以及老师点评。在这个环节里,惊叹同学们的实践操作的表现,能够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上好一节儿童哲学课程,从分享课程的老师身上,学习了作为一名教师基本的素养,从个人教姿教态,学科知识,课程设计以及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儿童的积极性等。三位老师会结合每位学员的分享做点评。点评使得课程实施更趋完善,也给我很多的启示,在一节课程的设计中,需要找到合适的主题作为授课内容,对讨论的主题需要全面而且丰富的知识储备,课程设计环节围绕主题的目标,课程中的细节等等老师都给出了建议,让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儿童哲学课的授课方式以及它自身的独特性。

至于我个人来说,这次暑期课程从前期的期待,到后期满满地收获,大写的“赞”。最开始我被儿童哲学“苏格拉底问答法”以及团体探究吸引,我认为这个方式对发现儿童的主动学习具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教师,他能够调动儿童的积极的思考,真正地实现儿童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因此,我也很希望能够将儿童哲学课程理念与儿童美术课程相联系,使得儿童美术课程向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继续加油!


谢萍:

感谢老师们给了我们和孩子学习的机会,这几天认知了儿童哲学的课程,观摩了很多的实践课,对儿童哲学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期待下次的机会,能参与并加入更好的学习,提升自己。再次感谢厦门大学的组织,感谢授课老师,感谢助理老师,提供这么好得课程给我们。


李鑫丹:

谢谢本次活动架起了哲学与学前教育学之间的桥梁,专家老师的讲座以及学员的观摩课让我对儿童哲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希望未来该暑校办的越来越好!


周慧川:

感谢授课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厦门大学的组织,让我有机会能够看到那么多的观摩课~收获颇丰!希望明年可以再相见!


李姝静:

感谢厦门大学的组织,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分享,这几天的学习,让我实现了对儿童哲学从01的突破,对儿童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期可以去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习与深入。非常感谢这样的相遇。


田大星 :

感谢厦门大学的组织,感谢授课老师和同学们~这一周通过线上讲座和实践课的观摩,我从概念到真实课堂实践都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理解。此次培训也激励着我去更多地探索和学习儿童哲学,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再次谢谢老师们!


陈俊哲:

感谢厦门大学,感谢各位授课老师、助理老师以及各位同学。这次的暑校经历让我探寻到儿童哲学的奥妙,也了解到儿童哲学的在现实中的践行过程,真的是获益匪浅。


陈金君:

感谢各位老师与同学们的分享,这近一周的课程学习了许多关于儿童哲学的知识,有理论方面的观点分析,也有实践方面的具体操作,受益匪浅,并且对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够更好地了解、学习与探索儿童哲学!


陈丽平:

参加了两期厦门大学举办的儿童哲学暑期学校,真的非常感谢厦门大学的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老师们的精彩点评,特别感谢郑辉荣老师和林玉玲同学,非常细心地准备、组织这次线上活动。作为幼儿园一线工作者,能够这么近距离的聆听和学习儿童哲学,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儿童哲学的刺激物可以怎样选择,以及儿哲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小朋友互动要如何更加有效的展开。对厦门大学曹教授和陈教授印象深刻,在学员开完展示课后,都会特别细致的进行点评。同时也非常感谢厦门大学给予泉州市直机关金山幼儿园大一班谢云朵、吴昕洁、黄镜霖、连昱程、施姝伊、林子均、陈诗扬、苏思妤小朋友们的学习机会,让小朋友们通过参与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亲身感受和体验儿童哲学活动。


瞿思嘉:

感谢各位专家学者,授课老师们,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暑期培训真的是幸事一件。通过专家们的讲座,其他同仁的课程分享展示,我进一步体会到了儿哲教育的魅力。在今后的儿哲教育中也会再接再励!


程天鸿:

感谢主办方和各位老师的分享,一周的学习,收获满满,对于儿童哲学教育的知与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待下一届。


李伟凤:

感谢厦门大学组织的儿童哲学暑期学校活动,也很开心能够参与到这次活动中,遇到各位优秀的授课的老师及同学。

这次活动让我对教育与哲学两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观摩和学习到了一些儿童哲学课程实操的经验。看到老师们倡导的平等对话,与对儿童的想法的尊重与引导。希望自己通过阅读学习和思考,以后也能够有机会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理念和知识,呵护儿童心中的好奇,让哲学思维陪伴其成长。


包晔昀:

感谢厦门大学组织的这次活动,也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思考盛宴。这次活动让我领略到了哲学的魅力,也在思考过程中汲取了很大的能量。儿童哲学是一门对老师的学问,学习儿童哲学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跟孩子对话的方法,作为一名新教师感觉受益匪浅。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探索更好的途径和教育方法,让我伴随着孩子一同成长。


小雅:

非常感谢厦门大学组织本次儿童哲学暑期学校,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指导、交流。作为学员,从中收获了许多关于儿童哲学的知识。非常感恩所有老师的付出,感恩本次活动的主办方


许悦:

感谢厦门大学组织的儿童哲学暑期学校,感谢各位授课老师。这7天的讲座和展示课让我对儿童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们提到的在学校进行的儿童哲学活动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儿童哲学的魅力。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教学中,启发孩子们的哲学思维。也期待明年再会!


何冬梅:

作为厦大的一员,第一次得知学校有这么棒的课程,感谢人文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老师们的精彩讲座以及学员的课程展示,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进行研讨,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此次课程的参与人员从专家学者到一线教师和学员,再到家长和儿童,层次多、范围广。课上老师提出的P4CP4TP4P是个协同推进的有机整体,期待下次还有机会继续学习。


漪澜:

万分感谢厦门大学组织本次儿童哲学暑期学校,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指导、交流。作为学员,从中收获了许多关于儿童哲学的知识。非常感恩所有老师的付出,感恩本次活动的主办方


柯坤良:

为期一周的儿童哲学暑期学校终于在今天落下了帷幕,无论是专家们的授课,还是学员们的展示,抑或是老师们的点评,每一场都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尽管去年已经参加过一次厦大的儿童哲学暑期学校,让我对儿童哲学这个陌生的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今年再次参加时又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李娅老师富有新意的我被魔法封印了的情境式开场、高振宇老师讲到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也能很好地开展儿童哲学,重要的是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而不在于地区经济是发达还是落后”、夏福英老师的从《诗经》《左传》《春秋左传》等经典中挖掘并撷取开展儿童哲学的宝贵资源、郑敏希老师提到的利用儿童哲学与文史哲等不同学科进行跨学科的道德教育……每一场讲座都是视野的一次开阔,每一个理论都是知识的一次积累,短短七天的线上课程,虽然不足以让我对儿童哲学进行系统完备的学习和产生个人独特的见解,但足以帮助我敲开儿童哲学的大门,让我更好地感悟儿童的智慧、更好地探索哲学的世界,感恩与厦大再次相遇在这个盛夏,感恩与各位学员再次相遇在网络平台,感谢各位专家学者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谢各位助理老师合理有序的组织,期待明年再度相逢!


雨诺:

儿童哲学的主体不仅是儿童,也是教师,哲学课堂需要老师自身有能力构建团体内积极平等的交谈氛围。本次活动让我受益良多!感谢授课老师和同学们!感谢厦门大学的组织,希望明年可以再相见!


款款:

感谢厦门大学的组织,让我有机会能够看到那么多的观摩课~收获颇丰!希望明年可以再相见!


南云珠:

感谢厦门大学的组织,让我在工作之余有幸第二次走进哲学课堂,受益匪浅,期待明年再次相见。


莎哥:

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受益匪浅,感谢厦门大学,感谢活动的主办方和工作人员,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到四川科技馆,期待和你们探索哲学+科学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李月华: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贵校的儿哲暑期学校,去年疫情在家,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参与还做了笔记,这次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错过了很多内容,很多次在地铁或者实习的时候的空余参加听讲,十分遗憾没能都参与,在展示课上也感谢两位老师的点评,告诉我需要有许多需要理论学习和实践进步的地方,作为儿哲的导师,需要扎实的基础才能面对不同的情景和遇到的问题。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我会牢记这两次经历给我带来的启迪和收获以及经验,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到儿哲实践当中去。最后谢谢所有的老师和志愿者,同学和参与的同仁们。


任平:

儿童哲学极为重要,不仅关乎哲学教育的宣传和发展,更关乎当代中国素质教育变革与引领,厦门大学儿童哲学活动很有历史意义,并且我收获良多,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参与系列儿童哲学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并为中国儿童哲学做出一点点贡献,并祝愿厦门大学哲学越办越好。


郑鑫辉:

作为厦大的毕业生竟然不知母校有这么有趣的专业,这次是无意间由他人分享抱着好奇的心态而报名,没想到课程这么丰富精彩,虽然我不是教育工作者,但平时接触学生的机会很多,还没有尝试过这样的哲学课堂形式,这让我们又多了一种选择……「不要寻找水源寻找饥渴」再次增加了我对这句谚语的理解。最后,要由衷地感谢主办、分享的老师与学员,几天的线上课程意犹未尽,期待疫情后的线下相聚。


刘怡然:

谢谢厦大,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组织与分享,期待和孩子一起“学以成人”,期待明年在线下相见。


王天呈:

致敬厦大,致敬哲学,致敬诸位老师和同学,受益匪浅。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儿童哲学正是用负的方法来做教育,以哲思的宁静与深刻回应现实的喧哗与骚动。

6.优秀学员名单(注:排名不分先后):



林杰

郑菲

樊荔枝

沈鑫

李欢

瞿思嘉

葛丽辉

翟金铭

包晔昀

张海桐

谢亚男

李月华

任平

吕冰琳



本次总计105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其中,对林杰、樊荔枝等24位学员的优秀表现予以表扬。




上一篇: 岁月如歌,温情长流——bwin必赢中国官网贺威老师荣休仪式于近日举行 下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234期暨朱子学与中国bwin必赢中国官网列讲座第44讲|《十三经无‘真’字——兼谈‘朱子道,陆子禅’》讲座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