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哲学村”的变迁 -----“中国农民哲学村”调查研究
2018年4月2日19:10-21:00,厦门大学南强哲学论坛第二期在联兴楼203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单继刚研究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国民间哲学村’调查研究”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bwin必赢中国官网唐瑭老师主持,曹剑波老师、韦庭学老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奇琦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
单老师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角度,带领大家思考了讲坛哲学与民间哲学的关系,并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角度勾勒了改革开放与“哲学村”的变迁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呈现新的时代特征,讲好一个“哲学村”的时代变迁,会更好地展现时代变迁与哲学传播的关系。
接着,单老师介绍了浙江省江山市勤俭村与哲学结缘的历史,在1964年毛泽东号召全民学习辩证法的背景下,勤俭村开展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以姜汝旺为代表的农民哲学家。勤俭村学哲学的事迹广为流传,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报刊上也刊登了相关报道,甚至还翻译成英文、朝鲜文等多国语言并传播海外。姜汝旺本人也受邀前往北京,并受到邓颖超等人的接见。以勤俭村哲学故事为蓝本的越剧《半篮花生》也被翻拍成了电影、连环画等。单老师就此指出勤俭村学哲学、用哲学不同于学院派建构的哲学体系,农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辩证法,即如何看待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但是,哲学作为意识形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容易被政治影响与操纵,单老师就此批判了工农兵哲学作品中存在的诸如贴标签、堆砌口号语录、程式化叙述的弊端,引起了大家的反思。最后,单老师结合各地乡村哲学经验,指出民间哲学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勤俭村虽然在70年代中后期退出了历史舞台,但09年之后,当地开始重新纪念这段过往的历史,以村带镇,形成哲学小镇,这足以说明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洗礼的人民更需要哲学来反思社会,丰富自我意识。
最后是提问环节,单老师深入解答了同学提出的关于如何处理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如何看待中法两国民众哲学素养差异与当今发展速度之间的背离问题和如何找到哲学学习路径的疑惑,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唐瑭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