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新文科系列讲座 第八辑(第四讲)讲座回顾

时间:2023年11月10日

来源:必赢官网

浏览:

徐梦秋  自由的可能与限度:无所不在的规范与规范化

 

118日下午3点至5点,厦门大学新文科系列讲座第八辑第四讲在南光一320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徐梦秋为师生带来了题为《自由的可能与限度——无所不在的规范与规范化》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随刚主持,原中山大学副校长李萍教授、bwin必赢中国官网主任朱菁教授参加。讲座在厦大群贤公众号上进行同步直播,吸引了八百余名师生的关注和参与。

徐教授以一个问题引出讲座内容:底层的人遵守规范,中层的人利用规范,上层的人制定规范。这样的情景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该怎么办?他首先揭示了规范的内涵与外延:规范是根据公共意志或统治者意志来调控或评价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的、由某种精神或物质的力量来加持的、具有不同程度之普适性的指示或标准;规范是一个大家族,它包括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市场准则、宗教规范、技术规范、科学规范、艺术规范、认知规范、行政规章、团队纪律、风俗习惯、村规民约、家礼家规、游戏规则、竞技规则、社交礼仪,等等。



接着,徐教授指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存在规范与规范性问题。例如,生产劳动必须遵守技术规范,政治活动必须遵守政治规范,道德实践需要道德规范的指导,司法实践需要以法律规范为依据、科学研究要遵守学术规范,不胜枚举,所以,任何类型的活动与规范都是不可分割的,规范与规律同实践、行为的关系,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而因为规范与规范性问题贯穿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是一个具有最大普遍性的问题,所以它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尔后,徐教授又谈到了规范研究的重要性。从个人视角来看,个人的行为和实践,不仅受规律的支配,而且受规范的调控;主体行为的效果乃至人的自由,是主体活动、客观规律和社会规范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从社会视角来看,规范系统是整个社会的骨骼系统,社会秩序是由社会规范系统所建构和维持的。所以,不研究规范与规范性问题就不可能充分揭示个人行为的机制和社会秩序的本质。从我国当前社会实践的需要来看,例如,崛起的中国不仅要成为既有的国际性规范、国际性规则的遵循者和追随者,而且要成为国际性规范、国际性规则制定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加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对国际性规范、国际性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已成为当务之急。以上这些都是与规范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凸显了规范理论的研究和建构在现今的重大意义。

 

随后,徐教授谈到了自由的可能与限度的问题。他阐述并论证了规范不是对自由而是对任性的限制,阐述了规范对自由的双重作用:(1) 防范个体行为导致负面结果,(2) 引导个体顺利地达到行为的目标。所以,规范既是对个人任性的限制,也是引导人们达到自由的轨道。关于自由的可能与限度,徐教授指出,人人都有遵循规范的能力,所以人人都有达到自由的可能,人人都必须遵守规范,按规范设定方式活动,这就是自由的限度。 所以,自由不在于摆脱规范而在于遵守并利用规范。足球战术中的造越位,就是巧妙利用规范、规则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典范。这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距”。

徐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自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距”,但是,如果规范、规则是坏的怎么办?由此又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判定规范、规则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还有,当你的行为面对两种互相矛盾的规范如亲亲相隐和大义灭亲时,你该如何选择?再有,当着规律对你的要求与规范对你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你服从规律还是规范? 这就产生了规范、规律、自由三者关系的问题。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而规范论就是研究此类问题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   

在谈到规范论的对象时,徐教授说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实然领域如经济领域的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形成经济学等学科。另一类以应然领域如道德领域和法律领域的规范为研究对象,形成伦理学、法学等学科。伦理学、法学、政策学、民俗学、宗教戒律学等学科,以某一特殊领域的特殊规范,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政策、民俗、宗教戒律等等,为研究对象。其缺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规范论以全部规范所构成的规范的总体、规范的大全为研究对象,它要对各种各样的规范做统摄性、综合性、贯通性研究。

最后,徐教授自豪地介绍了厦大规范理论研究团队为开拓规范研究这一新领域所做的原创性工作。厦大规范理论研究团队完成了规范论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持了关于马克思主义规范理论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发表了该领域的第一篇权威学术刊物论文,出版了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和第一套丛书,获得了该领域的第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构建了国内哲学界的一个高峰学科。徐教授认为,厦大规范理论研究团队所建构的规范理论具备了新文科的基本要素——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研究,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为构建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做了贡献(通过交叉研究、跨学科研究而孵化出新的学科)。


讲座的线上同步直播


徐教授的报告既深入浅出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他把人与规范的关系比作火车与轨道的关系、蜘蛛与蜘蛛网的关系;通过对“厦大学生吃米饭免费”的规定的分析,说明规范制定者所受的约束;例举“愿赌服输”“盗亦有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等等,来论证规范的普遍性,使晦涩的哲学观点入口即化。

在交流提问环节,现场以及线上师生与徐教授就审美判断与价值判断、唯物史观是否有规范性、规范论与伦理学及法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会场气氛热烈融洽。讨论结束后。听众对徐教授的讲座表示感谢,给与好评和点赞,讲座圆满结束。

 

 

 

图文 安维开

上一篇: 讲座回顾|清代儒学的转型: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 下一篇: 南强哲学论坛第352期讲座回顾|谢文郁:经验、思想、情感:我们如何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