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3日,由bwin必赢中国官网主办的“第二届儿童哲学暑期学校”顺利拉开帷幕。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潘小慧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高振宇老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郑敏希老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杨妍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四场精彩的讲座。全国各地师生和家长共1.2万人次,通过腾讯会议和“B站”直播平台等方式参与了相关活动。
潘小慧教授率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儿童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精彩讲演。潘教授主要围绕着她多年的研究、教学与实作经验,以“谁是儿童”“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等命题为切入点,分析“儿童哲学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的三层意涵,以及儿童哲学探究团体的意义。潘教授指出,发展中的儿童哲学应当同时关注到三层意涵,即“第一,认识、尊重与欣赏:认识与意识到儿童的思维特性,尊重并欣赏儿童的创意与表现(Philosophy by Children);第二,陪伴:大人愿意花精力陪伴儿童一起从事哲学思考活动,愿意以儿童为核心的方式在各种具体情况中一起做哲学思考(Philosophy with Children);第三,由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教授提出的(Philosophy for Children),即为儿童设计的哲学教育计划或者可以说是针对儿童的哲学训练”。潘教授结合相关文本,如儿童哲学小说、散文和绘本,带领学员进行探究团体可能的讨论与实作模式,以及如何检视成果,呈现出儿童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面貌。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高振宇老师带来了上午的第二场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从儿童到教师:哲学探究对专业成长的意义及实践路径》。高老师对“教师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做了重点介绍,其课程逻辑清晰,讲演材料十分丰富,中英双语,深受同学们喜爱。
高老师认为,儿童哲学的实施有赖于优秀教师团队的建立,教师的资质或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哲学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不仅要向儿童学习,保持童心童性,而且要掌握并不断学习哲学知识、哲学教学法知识、关于儿童的知识、课程知识和教育情境性知识。其中如何提升教师的哲学素养,无疑是最具有挑战性但最为关键的问题。传统的教师教育虽然将哲学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但并没有对此类课程引起足够重视,也往往采取理论讲座和阅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专业的影响甚微。教师哲学便因此应运而生。高老师强调“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关心或从事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处理与学校行政人员及家长的关系等,对教育的、内容选择、方法采纳、等作出哲学性的决策同样也是教师的职责之一”。
下午两点半,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郑敏希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下午的第一场讲座,讲座主题为《真理、理性与隐喻:理解儿童哲学对话活动的三条进路》。郑老师通过分享夏皮洛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四次不同的课堂,强调儿童哲学对话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郑敏希老师指出儿童哲学的对话活动以获得真理为目的。人们对于对话存在着许多惯常的理解,比如我们在对话之前就通常预设了一个固定的答案,这些理解阻碍了对话的开展与思维活动的生成。儿童哲学是关于真理的活动,不是真相的活动。真理是在儿童自主提问和不断的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的答案;真相是客观的,先于问题和对话的。此外,郑老师还结合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哲学理论说明了儿童哲学强调对话的理论依据。随后,郑老师指出儿童哲学对话使用的探究方式是理性的。通过分享“植物是否有欲望”的小故事,表明成人与儿童思维方式不同,但都是理性的。理性可以划分为“较强理性”和“较弱理性”,前者表现为成人式的有条理的、由前提推导出结论的逻辑理性;后者表现为合情合理的、能够持续地对话和探索的理性。儿童哲学所希望的理性在于儿童在团体探究中发现意义。最后,郑老师对对话的“本义”和“隐喻”进行了区分,展示了儿童隐喻的对话形式。针对儿童隐喻的对话特点,郑老师强调,儿童哲学教师要敢于做提供隐喻的人、重视儿童提出的隐喻。在讲座的问答环节,郑老师和同学们针对儿童哲学如何促进“融合教育”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杨妍璐老师带来了主题为《理解童年的情调——幼儿园里怎么做哲学》的讲座。杨妍璐老师通过分享她观察到的幼儿园中的一些小片段,如“孩子为什么哭”“叶子有没有生命”和“企鹅会不会跑”等片段,以轻松有趣的话语讲述了童年情调、童年追忆和童年哲学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童年情调表现为儿童总是充满疑问和好奇心。杨老师分享的很多小片段都表明儿童是自由的、充满疑问的“好奇宝宝”,他们有自己的儿童立场。教师或家长是缺乏儿童立场的,介入幼儿活动的教学只能是“估计”,不可能“精准”。杨老师认为:“幼儿教育是启蒙的,并且是适度启蒙的。”适度启蒙是与孩子有关系的、探索意义的,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科学知识。第二,童年追忆是成人的返乡之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自由、会思考和自我驱动。杨老师指出幼儿园是最像大学的地方。她分享了“哲学学生园区实践示范-哲学博士园区教研探讨-哲学教授园区智慧引领”的实践模式,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如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等。杨老师强调幼儿园里的儿童哲学最好是情境里面诞生的东西,教师要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抓取,进一步促进儿童理性思考与讨论,使儿童与世界产生联结。第三,童年哲学表现为作为教学的儿童哲学、作为师幼关系的儿童哲学和作为办园理念的儿童哲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重新理解儿童对世界的探索方式,儿童哲学要求“克服自我”、克服成人的思维方式。在问答环节,杨老师和同学们针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儿童哲学衔接问题和教师工作任务的分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图/文:王云卉、金凤琴)